1987年1月28日,除夕夜。
距离全球股灾已经过去三个月。
港股在这一场股灾当中创造了历史。
被全球金融同行嘲讽的历史。
股民因为联交所和港英政府的骚操作,损失惨重。
恒生指数从10月最高点3949.73点,一路跌到12月7日的最低点1894.94点。
最大跌幅超过50%。
股市暴跌使得港城股票市场,市值急剧减少。
众多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的财富严重受损,大量股票的价格跌到了极低的水平。
许多投资者资产,在短时间内蒸发殆尽,无数股民血本无归。
要说表面损失最惨重的,当属陈飞。
他在港城多家上市公司,都排在港股前十大上市公司行列。
跌幅最小的都超过30%。
加在一起使至蒸发了上千亿港元。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陈飞在之前就已经减持股份,套现了大量资金,是真正的大赢家。
期货市场也遭受重创,港城期货交易所的恒生指数期货合约大量违约。
期货经纪行面临巨大的保证金追缴压力,很多经纪行,因客户无法追加保证金而陷入财务困境、破产。
股市和期货市场的危机,还波及到实体经济。
企业的融资渠道受阻,许多企业难以通过股市进行股权融资,资金链紧张。
导致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停工、减产等情况。
企业经营困难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这三个月,不少港城企业都在产业,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进行裁员。
大量员工失去工作,家庭收入减少。
陈飞通过旗下惠康超市,这几个月营收下降,分析出港城整体消费能力都在下降。
这说明市民的口袋收入在减少,不得不紧衣缩食。
陈飞垄断了港城很多基础行业,在经济繁荣时期,很多人都对他颇有意见。
真正灾难来临时,陈飞坚持不涨价的做法,让他在这一场股灾当中很是刷了一波民心。
尤其是在他手下工作的员工,更是觉得幸福无比,根本不丑,没有工作可做。
当港城大量企业都在裁员,降薪时。
只有陈飞旗下各企业依然坚持不裁员,甚至,甚至一些企业还在招工。
陈飞的垄断,反而成了港城经济的一股稳定剂。
在港城,只要陈飞不乱,港城的经济就大乱不了!
可这些却让有心势力感到忌惮。
港城的经济怎么能让一个人来稳定,这是政府才应该做的事。
去港英政府和联交所的做法,却让港城这个自由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受到全球的质疑。
最后不得不请陈飞出面,带头救市。
港城87年的新年,在股民的愁容满面中度过。
1988年2月5号,正月初五。
港城节后的市民,开始陆续上班养家糊口。
港股市场依旧一片萧条,没有见到明显回暖迹象。
就在这一天。
港英政府联合世界首富陈飞,和港城众多富豪,一同在港督府内,探讨拯救港城经济。
港督府一间超大会议室中,坐满了来自港城最精华的一批人。
陈飞坐在会议室中,无聊的听着港督卫一星放完一堆假大空的话。
实际上半个子也不愿意掏。
随后又听一堆富豪纷纷发言,如何救市?
实际都是在想办法往自己口袋里捞钱。
比如说上市公司富豪们提出,要求银行给他们低息贷款,从股市回购股票。
地产商们要求多出让土地,通过开发楼盘拉动就业,带动经济发展。
金融家们要求金融市场更加开放,和国际金融市场接轨
让资金加自由。
一场会议,已持续两个小时,却没有起到半点作用。
就在陈飞无聊到要打瞌睡时,港督卫一星见陈飞始终没有发言。
于是看向陈飞,说道:
“陈生,您是我们港城商界最杰出的企业家,更是世界首富。
在股灾前,也早就预料到会爆发股灾。
这份对于经济形势的超前眼光,让人不得不佩服。
港城经济这一场股灾当中受损严重,什么好的建议,还请不要吝啬!”
卫一星的话,让会议室中所有的人目光都看向陈飞。
这些人看向陈飞的目光,既有佩服,也有不爽。
不爽的那些人,多半是曾经在陈飞手下吃过大亏的人。
听到这话,陈飞摇头否认:
“我哪有什么超前眼光看清经济形势。
是四海金融研究院金融专家们研究成果。
我只是运气好而已。
我可给不了太好建议。
而且我的建议你们未必接受!”
卫一星吹捧道:
“陈生,以你的商业成就,你给出的建议都不行,那我们给出的建议就更没用。
还请陈生为了港城的经济,和港城的市民幸福,说说您的建议!”
“是啊,陈生,有什么好的建议,还请直言!”
“不错,陈生请您务必……”
卫一星开了头后,所有人都开始吹捧起陈飞。
陈飞并没有被这些吹捧的话所影响,开口道:“我刚才听了各位给出的建议,我认为都非常不好。
有提到金融更开放。
为地产行业提供更多土地供应。
降低银行利息回购股票。
……
我结合你们刚才给出的建议,想出了一个多全其美的计划!”
陈飞的话,吸引了现场所有人的好奇心。
他们刚才只是吹捧吹捧,也没指望,陈飞能给出什么好的建议。
没想到陈飞还真的有。
这倒让他们好奇起来。
陈飞继续说道:“港城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到目前为止,开发程度不到10%。
新界有大片的荒地,没有得到开发。
大家既想要土地,又想要低息贷款,我想要金融开放,吸引全球资本进入港城。
以此来带动全港就业,发展经济。
九龙和港岛毕竟发展多年,早就已经发展到极限,不太可能有太大的经济项目。
我提议在港城新界,划分出一块巨大地皮,再造一座堪比港岛、九龙综合面积的新城。
项目最少需要投入大几千亿港元。
几千亿的项目,我想盘活港城经济,易如反掌。”
“这这么行?”
“不能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