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张居正主持了南衙清丈、还田、松江海镇水师、市舶司筹建、洋舶抽分、大佛郎机使臣入京等等诸事,很容易让人误解张居正只言利,为了利益,可以不讲华夷之辨,可以和大佛郎机人你情我浓。

张居正立刻就主持了林阿凤招抚、南兵填充海寇、攻伐吕宋等事,突出了一个出尔反尔的奸诈。

张居正必须要讲明白他对蛮夷的基本态度,蛮夷狼面兽心,畏威而不怀德。

这是长期经验积累得到的一个结果,小佛郎机人和大明的交流沟通,那也是经过了漫长的博弈和血淋淋的斗争,小佛郎机人才肯将他们商舶纳入大明的抽分,即便是0%的税也愿意纳税。

大小佛郎机人在海上横行无忌一百多年,什么时候被别人收过税?

张居正这种言利和务实的态度,一定会被认为张居正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所言所行所为,如果用法家去衡量就会非常恰当,但其实张居正的骨子里还是个儒学士,他言利更言仁义,是一个以儒学为骨,法学为手段的政治家。

在教育中,张居正一直不断的想要教会小皇帝,仁义治天下,张居正有自己的理想国,有他自己的大同世界,在他的大同世界里,就是脏活累活都由臣子来做,皇帝英明无垢、功业无亏,即便是有些肮脏、有些无耻的事儿,那也是臣子们做的,和陛下没关系!

当然,张居正也看到了,他根本没教会陛下仁义,其他一点就会的小皇帝,所作所为,和仁义有关系,但是不多。

看看小皇帝做的那些事儿吧,每月初三开大会骂人,对族党厌恶根本不加掩饰,对佛郎机人表面和和气气,背刺起来怎么无耻怎么来,根本没有任何一丁点的道德压力。

张居正能怎么办?他也没什么办法,他只是个帝师,小皇帝是个独立的人,还是最至高无上的那个人。

“先生,今天不讲学了,讲一讲先生的新政吧。”朱翊钧合上了四书直解,说起了张居正的新政。

张居正俯首说道:“臣遵旨。”

张居正良久没有说话,他需要组织语言,小皇帝虽然突然问起,但作为无所不能张居正,除了那些毁灭世界观的根本性问题,张居正还是游刃有余的。

他端着手说道:“吾日三省吾身,略有所获,所思所想仍有遗漏。若要说新政,就要切实的从头说起,抽丝剥茧,找到那个线头和脉络,才能讲明白,这大明的变革,应从孝庙敬皇帝说起。”

朱翊钧闻言也是一愣,疑惑的问道:“哦?为何从孝庙敬皇帝说起呢?之前的呢?”

张居正深吸了口气,略显为难但还是确切的说道:“陛下,臣僭越。”

“之前地方,大抵能遵循祖宗成法,比如纳盐开中法,边方军屯卫所、边军、从税赋去看,自孝庙起,税赋就变的日益捉襟见肘了,天下之事也逐渐败坏了。”

“权力是自上而下的,同样也是自下而上的。”

“孝庙之前,大明的斗争,还是朝中闹家务事;孝庙之后,则是天下的法度逐渐败坏后的求变。”

张居正已经不是一般的大胆了,将孝庙之前的事理解为了家务事,老朱家的家务事。

明初的主要矛盾,的确是有着典型的家务事的表现,靖难之战、汉王作乱、英庙被俘、景泰帝守天下、夺门之变、宪庙中兴等等。

但是到了孝庙时候,老朱家的家务事,反而变成了旁枝末节,主要矛盾和斗争也从庙堂,向天下转变。

例如,纳盐开中法到纳银开中法,可谓是对边方制度的根本性破坏,而土地兼并的剧烈也是自孝庙而起,内阁大臣的权力急速的扩大和宰相不遑多让,姑息、贿政之弊已成,都是在孝庙之后。

孝庙之前的矛盾比较单一而清晰,而孝庙之后的矛盾,变得复杂而混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不是先生本来的想法吧。”朱翊钧听闻张居正的说辞,思忖了片刻,张居正的这个说法,和他之前陈六事疏、论时政疏等等的一贯主张,并不完全相同。

张居正之前就是希望君圣臣贤,现在张居正变了。

张居正颇为确切的说道:“天恒变,人恒变,臣学问略有精进,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臣以矛盾说看史,只觉另有不同,故此和过去也不太一样,杨博不是昨日杨博,而是今日杨博也。”

“朕明白了。”朱翊钧嘴角勾出一丝笑容很快扩散开来,满是笑意的说道:“先生继续讲新政吧。”

张居正的认知已经登阶,虽然这个过程极为痛苦,但左手知行合一致良知,右手矛盾相继释万理的张居正,和过去完全不同。

张居正变得更加强大了,强化后的张居正,更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了,他的对手只有这天下糜烂而糟糕的局势。

张居正端着手继续说道:“穷则思变,从朝廷到地方,要求变革的呼声渐起,孝庙也尝试以我大明开辟之时的祖宗法制,来整饬天下,为天下秩序,国家之制,进行了短暂努力,奈何温和的改良,于天下而言,并无太多的益处。到正德年间,各种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斗争变得酷烈。”

孝宗之所以是孝宗,是因为他执政理念就是效洪武永乐祖宗之法,这是庙号的源头。

可惜,孝宗连纳妃都被内阁阻拦,糊里糊涂,就一个皇后过了一辈子,生了一个儿子出来,皇帝作为帝国的核心,只有一个继承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这个继承人一旦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朝廷动荡,于国无益。

张居正读史,孝宗皇帝和孝康敬皇后张氏,不是一夫一妻的爱情故事,而是一个皇权与臣权撕咬的恐怖故事。

孝宗登基后,就曾下旨纳妃,却被内阁给顶了回去。

孝宗这个皇帝当的,连身边人是谁都不能控制,更别说天下事儿了。

孝宗的张皇后对她自己弟弟极为宠爱,两个儿子都有几个的弟弟们,到宫里参加晚宴,把孝宗的十二旒冕戴在了头上。

这是什么样的罪名?诛九族的大罪!

张居正敢戴小皇帝的十二旒冕,李太后就敢发疯,拼着大明国事糜烂也要把张居正撵出去。

宫中太监何鼎怒斥两个外戚敢带皇帝的冠带,欲锤死张皇后的两个弟弟,孝宗闻讯居然将何鼎下狱,而后张皇后白纸冤杀了太监何鼎。

再看李太后,为自己亲爹,扭扭捏捏的要了四千两银子,事后一看情况不对,立刻罚没,换了个名头赏赐下去的这个行为,和张皇后的行为一比,足以称之为贤了。

张太后、张太后的两个弟弟,在嘉靖皇帝旁支入大宗后,都没讨到好出去,张太后两个弟弟直接被嘉靖给砍了。

张居正继续说道:“世庙初立,大礼议,是以稳固皇权为动机和契机进行斗争,最终则是君臣同心,更新气象,朝廷政令为主、地方为辅的变革,尝试进行了以赋役变革为中心的变革,逐渐汇成改革浪潮,而后,也在斗争中逐渐消亡。”

张居正在讲到嘉靖前中后期的改革时,是以张璁、桂萼提纲挈领的‘大礼新贵’开始说起,在嘉靖初年,一系列的改革的成果,可谓是振奋人心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有志之士无不欢欣鼓舞。

嘉靖初年的新政包括但不仅限于:整顿都察院、革除镇守中官、革除外戚世封、裁减宗室禄米、各地方一条鞭法等等。

但是随着张璁因病垂重而去职,首辅变成了夏言、严嵩、徐阶之后,变革的成果在一次次北虏南下、东南倭患四起之中消耗殆尽,天下疲惫。

嘉靖皇帝也逐渐失去了当初的锐气。

张居正俯首说道:“陛下御门听政,臣之新政,陛下耳闻目睹,不过四个字,富国强兵而已。不过是有了矛盾说之后,臣对臣的新政进行了考量,正如臣所言,权力自上而下,权力亦自下而上,新政需要自上而下,亦需要自下而上。”

“臣略有所得,也在践履之实中一点点的改正过去的错谬之处。”

“说易行难,先生,辛苦了。”朱翊钧是看着张居正如何变法,这个过程艰难,但是极为坚定,说起来就富国强兵四个字,但张居正做了多少的事儿,才让事情一点点的向前推进?

朱翊钧和张居正对国事进行了一番沟通,而后结束了今日的讲筵。

在习武之后,李太后考校了小皇帝今日的功课,殷正茂、凌云翼两个人选上,李太后也做出了她的判断。

李太后慢条斯理的说道:“殷正茂也好,凌云翼也罢,亦或者是潘季驯,都是张先生的人,但他们也都是咱们大明的臣子,我就不喜张先生弄那个六色牌,都是大明的臣子,分什么党分什么派呢,谁好用,就用,谁不好用,就罢黜便是。”

朱翊钧稍微思考了下,打算讲一讲这朝中结党的必然,从两个方面去谈,从形而上认知到形而下信实去解释,他开口说道:“娘亲,这…”

李太后立刻伸手说道:“我知道,我知道,我就是个妇道人家见识短,皇帝就不必讲大道理了,什么事物发展的必然啊,什么矛与盾,皇帝说这些,娘亲又听不懂。”

“皇帝和张先生学来了不少的道理,娘亲知道伱学业有成,就不必跟娘亲说了。”

“只要张先生不更进一步,僭越神器,你们愿意做什么做什么,无需再问娘亲意见。”

“打住,打住!”

李太后直接把口齿伶俐的小皇帝给封印了,讲什么大道理!

她不爱听!

你小皇帝处置有度,你就处置,她李太后也不恋权,就是起到一个兜底的作用,她的作用就是看着张居正,不让张居正学了高拱拔皇帝獠牙就是。

“娘亲啊,这半年过得很是轻松,就看看孩子,也落得个清闲,你们朝里的那些事儿,明争暗斗的事儿,娘亲也不感兴趣。”李太后看向了五岁的朱翊镠就是眉头紧皱,一时没看,这小娃娃又刨沙坑去了。

李太后的轻松得益于小皇帝的成长,小皇帝越来越有人君风度,李太后就越是恬静。

她本身能做的也不多,她出身贫寒,也没什么本家助益,本家那些亲戚除了要钱,别的也不会,小皇帝逐渐长大,李太后的日子不用那般患得患失,忧心忡忡了。

“娘亲,天恒变…”朱翊钧还是想讲一讲他今天的见闻,说一说强化过的张居正,在变法和新政上的一些新的见解,尤其是权力自上而下而自下而上的重要意义。

李太后站起来把朱翊镠从沙坑里拉出来,指着武功房的靶说道:“去玩!快去玩!哪怕去射箭!或者去宝岐司,去去去。”

“是。”朱翊钧只好答应,李太后现在厌学了,朱翊钧讲,李太后也听不进去。

在前往宝岐司的路上,朱翊钧跟张宏说道:“张大伴啊,咱们元辅先生,现在越来越厉害了,具体厉害在哪里,朕跟你详细说说。”

张宏呆滞了一下说道:“臣愚钝,臣还在读儒学,陛下和张先生的奏对,略显复杂了,夫子说有教无类,夫子也说因材施教,臣还是把儒学读完,陛下再跟臣讲,要不然,臣也听不懂不是?”

张宏读书少,比冯保读书还少,他现在每天都趁着讲筵恶补儒家经典,矛盾说对他而言,太过复杂了。

“冯大伴,朕跟你讲讲。”朱翊钧一想,张宏可能听不明白。

冯保猛地打了个哆嗦说道:“陛下太抬举臣了,臣也听不明白啊,臣能把经典搞明白,再读点史,骂骂不恭顺的大臣,已经是臣极尽所能了。”

相比较更复杂的矛盾说和公私论,那些个咬文嚼字的儒家经典,都显得可爱了起来!

矛盾说公私论,那是陛下和元辅研究的东西,对冯保而言,他要做的事,就是文华殿骂人,骂的怎么难听怎么来,冯保对自己的定位认识的非常清楚,他就是个干活的,指望他对国朝这条大船的方向指指点点,他也没那么本事和才能。

“好吧。”朱翊钧极为可惜,就像是从卡池里抽出了顶级的卡,还强化了一番,想要炫耀一番,都没地方炫耀。

李太后、张宏、冯保,都很难理解张居正的这番转变,是多么的可怕。

但是大明那些蝇营狗苟、窃国为私的蛀虫们,能够物理意义上感受到这种可怕。

比如张四维。

张四维听闻朝中史书已然修完之后,手中的茶盏猛地跌落在了地上,茶盏应声而碎,茶水和茶叶流到了张四维的鞋子上,张四维充耳不闻。

草蛇灰线,事物的发展,不是没有征兆的,而是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只是当时张四维并没有看清楚这些线索和迹象。

万士和几次祖宗成法讲的不对,张居正说修的慢是他的错,给胡宗宪正名看似是追击徐阶,其实是为了对国史中若干问题进行定性,这一切看似不相干的事儿,串联起来,造成了今天的结果。

国史修完了,他张四维,没拿到任何一点点修史的功劳,想入阁门门都焊死了,还怎么入阁?张四维回朝,只能做他的翰林小吏!

“张居正你坏事做尽,果然阴狠!”张四维拍桌而起,悲痛至极,从翰林小吏爬到内阁太久了,最少最少也要二十年的时间。

“不行不行,得想想办法,对国史!”张四维眼前一亮,对着万士和说道:“万公帮我,这国史初稿已成,但是里面还有些问题需要定性,只要能掀起这个风力舆论,我回朝不就有修史之功了吗?”

“对对对,就是这样!”

张四维也读矛盾说,虽然他总是说自己在以批判的眼光去读,但是他读的比旁人要认真的多,眼下事关他仕途大事,他立刻抓到了主要的矛盾点,国史。

张居正说国史修完了,那就修完了?还有一些历史问题需要去定性!

徐阶让胡宗宪瘐死牢狱,看似是将这件事完全定性了,但也不是不能再撕开一个口子,重新定义!

“你要掀起什么风力舆论?”万士和疑惑不已的问道。

“高拱啊!”张四维颇为兴奋的说道:“高拱啊,你以为当年高拱为什么能入阁?还不是一道害死了胡宗宪,才被徐阶所举荐?”

“这就是了,这就是了。”

万士和眉头都拧成了疙瘩看着张四维说道:“高公和胡宗宪瘐死,有什么关系?”

张四维轻笑道:“你真当高拱就那么干净吗?怀贤忠贞是高拱,可是趋炎附势,以青词邀宠的,难道就不是高拱了吗?胡宗宪那本陈情疏究竟在谁的手里,又被谁所阻拦,只要追查下去,就足以让国史再修一修了。”

万士和终于听明白了张四维到底在讲什么,胡宗宪瘐死案有三个谜团,一个都没解开,而张四维打算把瘐死谜团中,胡宗宪陈情疏的问题给解开,进而让国史重新编修一下,他就能捞到这个功劳,凭借这个功劳乘风直上了。

万士和低声说道:“不能查。”

“为什么不能查?”张四维一愣,看着万士和厉声说道。

万士和颇为确切的说道:“高拱不能查啊,他身上背着一个刺王杀驾的案子,一查高拱,这个案子就得继续追查,你要知道,刺王杀驾大案,可是杨太宰用自己致仕、支持张居正考成法、吏部尚书在他致仕后换成张翰,这三个条件,换来张居正息事宁人的。”

“你追查高拱,刺王杀驾案必然旧事重提,你昏了头了吗?”

张四维倒吸一口冷气,他光顾着看修史的功劳,完全忘记了往后看,刺王杀驾案这是碰都不碰的话题,这碰高拱等于引火烧身。

“万公所言有理。”张四维猛地打了个哆嗦说道:“对对对,不能碰,不能碰。”

“可是高拱不能碰,这国史还怎么重新编修?”

万士和试探性的说道:“要不就不重修了?这修的挺好的,我也着急看。”

万士和真的着急看,因为对祖宗成法了解不够深入,导致他在礼部的地位岌岌可危了起来,下面的一群人包括马自强、申时行,就连鸿胪寺左少卿陈学会都磨刀霍霍,打算撅了他自己坐明公!

万士和有自己的危机,他不能在张四维这一条道上走到黑,他现在最紧要的就是保证自己的位置稳固,再帮张四维,自己就得致仕了。

最近一段时间,万士和读书还是得到了陛下的部分认可,至少陛下没有再问他,给缙绅当官还是给大明当官了,小皇帝言辞之犀利,充分体现了什么叫小孩子下手,没轻没重。

如果注解史书有功,小皇帝看懂了国史,那万士和也是大功一件。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张四维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走来走去,葛守礼不仅不给他张目,还借着张居正的手,反复的打压于他,这次修史,葛守礼那两个走狗,王家屏和范应期,不仅不报不阻拦,还在里面拼命的加速!

王家屏和范应期,就差站起来踩油门了!

他俩当初讲筵被小皇帝赶出来,杨博都没骂他俩,张四维居然敢骂他俩!

葛守礼知道自己斗不过张四维,对杨博的话奉若圭臬,杨博让葛守礼借着张居正的手压制张四维,葛守礼就这么做。

万士和也是一脸无奈的说道:“你说你,当初为何要在杨太宰未致仕,还是党魁的时候,在全晋会馆里招待李乐呢,哪怕你换个地方也好。杨太宰还在朝,连元辅都礼遇有加,出迎往来,都是以弟子见礼,太宰喜欢元辅,言必称其白圭,几次三番请元辅住持晋党。”

“你说你得罪杨太宰做什么啊?”

张四维趁着杨博在吏部当差,私自开馆威逼利诱李乐,把杨博彻底给得罪了,杨博就一招,让张四维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尴尬地位。

张四维根本没想到杨博这个老东西,还能这么厉害!临走的时候,三下五除二把张四维直接摁的死死的动弹不得,他略微有些恼怒的说道:“说那些过去的事,还有什么用?万尚书有什么主意吗?”

“一步错,步步错,现在闹到这地步,不如去求求张居正?”万士和提供了自己的意见。

“只能如此了。”张四维重重叹了口气,是化不开的忧愁。

而此时的全楚会馆门前,葛守礼带着王家屏和范应期正在递拜帖,他们是来求见张居正的。

张居正听闻葛守礼来访,来到了文昌阁门前等候,一见葛守礼,便往前走了两步,笑着说道:“葛公光临寒舍,蓬荜生辉。”

“元辅先生太客气了,太客气了。”葛守礼赶忙回礼。

王家屏和范应期赶忙见礼说道:“见过元辅,先生安泰。”

“见过元辅,先生安康。”

葛守礼和张居正寒暄了一番今日大雨阳光明媚后,葛守礼才开口说道:“这次来,主要是为了修史之事,我门下二人,极为忐忑,我反复告诉他们,元辅处事公正,既然做了事儿,修史赏功名单上,必然不会缺了他们。”

“但是他们一直反复磨牙,似乎不见到首辅,就无法安心一样,便把他们带来了。”

“让元辅见笑了,自家门生不信我,更信元辅。”

王家屏和范应期当然担心,这可是大功一件。

第一方面,这名单完全被总裁张居正控制,张居正看他们不顺眼划去他们的名字,他们俩也只能生受,所以自然要过来送点礼,方才安心;

第二方面,就是张四维了,若是张四维重贿,把他们二人的名字变成了张四维,那他们何处喊冤去?按理说都是你们晋党的功劳,分给王家屏范应期是分,分给张四维也是分。

张居正看着二人,满是笑意的说道:“已呈御览,我张居正不过首辅,哪敢如此肆意妄为?若是私自修改,葛公当面,不把我弹劾倒了,葛公怎肯善罢甘休?葛公可是提纲挈领要尊主上威福之权。”

“二位完全多虑了。”

“谢元辅先生。”王家屏和范应期站起来恭恭敬敬的俯首行礼,新晋党不许跪,王家屏和范应期没有跪下行礼。

“你们去前面听听戏,我和元辅先生有话要说。”葛守礼挥了挥手,示意二人去戏楼听戏。

看着王家屏和范应期的背影,葛守礼有些恍惚,去年杨博就是这么带着葛守礼数次拜访了张居正,历历在目,现在换他和张居正聊正事,让门下二人听戏去了。

“元辅,我这番前来,有两件事,杨太宰一生,还是功大于过的,晋党变成这个模样,也不是太宰想看到的,否则我也不能凭白得了这党魁的身份,耀武扬威,这朝廷官葬,给谥号的时候,是不是能给个美谥?”葛守礼这次找张居正,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杨博的身后名。

杨博已经病重,不能行路,眼看着撑不住了,葛守礼不为杨博奔波,就没人给他奔波了。

张居正听闻,颇为唏嘘的说道:“目前拟赠太傅、谥襄毅,恩荫一子为中书舍人,杨博死后,我为杨公撰写神道碑铭。”

葛守礼站起身来,长揖郑重的说道:“谢过元辅。”

张居正肯给杨博写神道碑铭,这是一种肯定,至少张居正主政这段时间,杨博的身后名不会反复,人死道消,日后也基本不会再有反复了。

“葛公来的第二件事是张四维的事情吗?”张居正示意葛守礼就坐,询问详情。

“是。”葛守礼面色平静的说道:“张四维肯定不甘心,做一个翰林小吏,他接受不了的,我打算用些法子,让他甘心。”

“国朝大局他不能破坏。”

张居正摇头说道:“葛公啊,你不能出手,你要是出手,你那些个门生,怕是心有戚戚,惶恐不安了,你可是党魁,这事儿,还是我来吧。”

“张楚城把张四维弹劾致仕,又把王崇古撵了回去,现在张四维回朝,找张四维麻烦的必然是张楚城。”

葛守礼沉默了下,略有些不赞同的说道:“晋党让他这么搞下去,怕是要出大乱子,王崇古整饬边方的功绩,也要被他折腾没了,作为党魁,肃清一番,也是应该,庆赏威罚,才有威权。”

“那也行,那就一起来吧,让他老实一些。”张居正稍加思考,也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葛守礼已经坐稳了位置,确实需要一些雷霆手段,来震慑一番。

张居正满是笑意的说道:“葛公,你搞得那些开馆纳四方宾客、家学堂、不行跪礼之类的事儿,也是杨太宰临行前教授的吗?”

葛守礼满是笑意的说道:“那倒不是,这都是我自己的想的。”

“那我打算照抄一番,还请葛公海涵,不要见怪。”张居正对新晋党的党建工作那是非常的认同。

现在的新晋党可谓是元气满满,朝气蓬勃,搞得张党都像个腐朽的老头子一样,张居正也算抄作业,提前跟葛守礼打个招呼。

葛守礼连连摆手说道:“无碍无碍,都是些旁门左道的小把戏,元辅先生不嫌弃,就尽管拿去。”

张居正送别了葛守礼,葛守礼这个党魁虽然不如杨博那样,但做的已经是极好了。

葛守礼带着王家屏和范应期出了全楚会馆,刚好就看到了张四维求见,四个人在全楚会馆门前,寒暄了一番。

“全楚会馆正在装潢,不便见客,请回吧。”门房通禀后,冷冰冷的扔下了一句话,让张四维走了。

张四维失魂落魄的离开,张居正居然连门都不让他进了。

葛守礼看着张四维的背影说道:“王家屏,张四维养外室,家门闹了祸事,把这事鼓噪一番,找个言官,质疑一番,连家门都看顾不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能齐家,如何治国呢?”

“是。”王家屏和范应期心神一凛,赶忙说道。

葛守礼也不完全是好好先生,他也会发脾气。

而张楚城的指责力度,则是从张四维的出身去了。

张楚城一本奏疏入朝言张四维回朝事:盐法之坏,在大商专利,势要根据,以故不行。因指宣大督抚王崇古弟、原吏部右侍郎张四维父为大商,崇古及四维为势要,请罚治崇古不用四维!

晋党和张党的这次联合绞杀,让张四维回朝之路变得极为艰难。

这里解释一下,张四维原来是吏部左侍郎,硬生生的被他自己给玩成了掌詹士府事,相比较左侍郎,的确是翰林小吏,所以张四维还朝,也是掌詹士府事,而不是吏部左侍郎。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南明:重生朱由崧全民穿越:原始时代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大明太子:开局逼崇祯退位漠唐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小子,快给爷科考去舰载特重兵趣味世界简史倾城欢都市邪主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徐怀小说免费阅读全文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双枪皇帝大唐:兵圣驸马爷回到古代打江山三国昭烈皇帝大唐:我有一个微信聊天群谍影森森离婚后,陆总只对她服软大秦:多重人格,被祖龙模拟人生玩转明末萌妻私房菜李自成:重整河山复大顺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三国:逐鹿天下,醉卧美人膝唐晟春秋帝宠二嫁王妃皇上你不行:七日宠妃乱世皇孙之言旬传从影视剧特种兵一开始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重生之鬼眼妖后重生之我真没有想当皇上汉末求活开局小岛称帝:大航海君临天下!锦衣状元晋坞大炎帝国,吾济苍生大秦:午门斩首,长公主求留个种末日大秦:带着秦始皇吃鸡签到三国: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兵仙归来:重塑大秦
骑士书屋搜藏榜: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明日传奇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水浒传之我是林冲女神有药gl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视频通历史:开局剪辑十大盛世倾城欢都市邪主王牌悍妃,萌夫养成雇佣兵系统,开局卖掉倭奴所有人(完结)女特工穿越成首富千金:特工皇后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重生世子平天下纵天神帝重生之大科学家八零之悍媳的甜蜜时光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千面邪妃大汉:开局拯救王昭君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三国之小曹贼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五老将我从现代带回三国明末木匠天启落水后无敌大晋第一才子三国之纨绔霸天下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穿越大明,我摆脱严嵩追贤妻风入邺红楼,开局天象大宗师,武镇天下大唐超时空:从做李丽质闺蜜开始大宋天朝之裂变新语新编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军队一秒爆一兵,皇帝敢威胁我?穿越红楼:重铸贾府荣光我岳父是朱元璋公主的坏心思才下刑场,便上战场罗马,你妈喊你去打仗了【穿越】我爹是异性王三国:汉家天下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庆帝元年大汉天子,我能开启群臣天赋开局与女尸同床,我是大宋守夜人误入红楼,修仙人生重生赘婿人生带着吃鸡系统当佣兵痴傻皇子暴躁妃:这个皇子只想苟隋唐:我握玉而生,成中兴之主旅唐真以为爱你?为了系统奖励啊傻瓜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三国:我是帝师王越之子我家娘子太体贴我在三国捡尸成神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我在外星球成为国王大明好王爷乱说天国唐贺时空搅屎棍当官哪有种地香楚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