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医书自宫中问世的消息传开,京中大小药馆、医药堂便接到了朝廷的强制购书令。
其实便是没有这道命令,这些地方也定会争相求购。
习医者向来以博通天下医典为要,多一本医书在手,便多一分破解疑难杂症的可能,真正的医者从不愿固步自封,唯有那些技疏才浅之辈,才会想着用旁门左道立足。
可拿到书的药堂掌柜与坐馆大夫们,翻开扉页便皱起了眉头。
署名处密密麻麻列着诸多名字,既有他们相熟的京中同行字号,竟还有好些女子的名字。
更让人费解的是,除了知晓是后宫行医衙门的司药司,连带着尚宫局、尚寝局,甚至尚仪局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也赫然在列。
“胡闹!”有人将书拍在案上,“堂堂医书,怎能让女人署名?”
“便是司药司的女官沾了边,这些杂局的女子又懂什么医理?”
骂声此起彼伏,却没一人真将书丢开。
指尖划过崭新纸页,骂骂咧咧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两个时辰后,只剩下书页翻动的沙沙声。
先前满脸不屑的大夫们,此刻或蹙眉沉思,或抚掌赞叹,眼底皆是掩不住的惊喜。
书中的急救之法竟如此巧妙,尤其贴合京中行医的实际。那些他们时常遇到却经验不足的急症,书中不仅有详尽解法,更附了诸多验证过的案例。
他们的医术多是祖传的,这般讨巧又经朝廷认证的急救法子,显然是经得住验证的,书中更附了许多实例,瞧着便知确有实效。
早些年,京中那些有背景的药堂医馆,不知从哪里讨来了几个急救法子,竟真靠着这些手段救了不少百姓。
一时间,诸如“妙手回春”“仁心济世”的称颂传遍街巷,名声越发响亮。
可这风光,却轮不到那些没根基的小药铺。
他们看着人家声名鹊起,心里头急得像火烧,也想学几手傍身,可人家守得紧,只肯在同行聚会上旁敲侧击地露几句口风,真要细问,便笑着岔开话题。
他们也知道,那些有头脸的药堂早跟太医院攀上了交情,消息灵通,门路广阔,这般不传之秘自然轮不到他们这些没靠山的。
只能叹口气,眼红归眼红,没那门路,便只能眼睁睁看着,一点法子也无。
“知味居士当真大气!”有人忍不住感叹,“这般宝贝的法子竟肯公之于世,毫不居功。”
也有老古板仍在嘀咕:“有本事是真,偏要把女人名字写上,终究不妥。”
可抱怨归抱怨,谁也不敢真怠慢了这两本书。
毕竟是宫里出来的典籍,背后定有皇家默许。
那些曾被他们鄙夷的女名,再看看书中实实在在的医理,众人一时无言,只把书珍而重之地收进了书柜最上层。
紧随其后,另一本《疫中救民方略集》的出现,更是让京中医者们心头巨震,惊叹连连。
这绝非寻常医书,字字句句都切中要害,是能实实在在救命于水火的宝典。
疫病二字,素来是历朝历代的心腹大患,如悬顶之剑,稍不留意便会酿成滔天大祸。
众人想起几年前江南那场而起,各地疫病骤发,异象频发,更衍生出种种怪症。
彼时京中人心惶惶,若非天幸才未被波及,那份恐惧至今想来仍让人脊背发凉。
而此刻捧在手中的《疫中救民方略集》,竟将疫病防治记载得细致入微。
从不同疫病的诱因、症状辨别,到对症的药方配伍、施针手法,甚至病愈后的调理、后遗症的应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附上的案例更是详实得如同亲历。
这般周全,仿佛将那场江南疫病的血泪教训都凝练成了救命的指南。
“知味居士当真心系天下啊!”有人忍不住红了眼眶,声音带着颤意。
这般呕心沥血编纂的方略,不是为了扬名,而是为了护佑苍生,单凭这份胸怀,便值得他们这些医者一生敬仰。
先前还揪着“女子署名”不放的人,此刻再想起那些嘀咕,只觉羞愧。
些许偏见与这两本沉甸甸的医书相比,实在是轻如鸿毛,不值一提。
只盼日后若真遇危难,能凭此方略,多救一人,便是对知味居士这份心意最好的回应。
两本医书的热度,也让知味书局再次闯入众人视线。
此前,《知味小语》的风头已渐渐淡了,亏得温以缇想起做挂件的法子,又经苏青琢磨出主意,把这些小物件封进不透光的布袋里,里头有好有坏,样式各异。
这般设计正合了人的心思,有人偏爱某款挂件,却碍于规则,只能不停买《知味小语》、拆袋子,盼着能撞上心头好。
温以缇听闻此事,不由夸了苏青,竟无师自通想出了现代那般火热的盲盒玩法,真是块做生意的料。
也因着这些挂件,知味书局再度成了孩子们的心头好,《知味小语》才始终有人翻看。
待到两本医书问世,行医之人纷纷涌到知味书局购书,这才发现,这位知味居士竟还写过儿童启蒙读物。
那些追慕知味居士的人,索性将他从前的书也买了回去。
回到家翻开,明知是给孩童看的,却无半分轻视。
快速读罢,都忍不住赞叹、知味居士当真是大才!从治病救人的医典,到启蒙孩童的读物,竟样样做得这般出色。
“爹爹,娘亲,快点呀!”
郑国公府前院,小英娘早已立在廊下等候。正是盛夏时节,她穿着一身月白色细罗纱袄,领口袖缘绣着浅碧色缠枝纹,薄如蝉翼的料子透着微凉的气,衬得肌肤莹白如玉。
乌黑的头发松松挽了个双丫髻,簪着两朵赤金累丝嵌红宝石的小莲花,走动时金辉流转,与发间垂下的珍珠流苏相碰,发出细碎的轻响。
下身是条水绿色软绸裙,裙摆绣着几尾银线小鱼,跑动时仿佛真要游进碧水里去。脚上一双绣着荷叶纹的软底缎鞋,每走一步都透着灵动。
才七岁的年纪,站在那里却自有几分世家嫡女的端庄,可笑起来时眼睛弯成月牙,又满是孩子气的娇憨。
浑身上下的料子是最上等的轻软夏料,配饰虽精致却不厚重,一看便知是被捧在手心的娇宝贝。
孟祺与史氏见了,无奈地相视一笑,快步跟上自家女儿。
今日孟祺休沐,原是打算带妻女出去好好逛逛,没曾想英娘第一个想去的竟是知味书局。
前些日子,苏青给英娘送过两次新出的挂件,小家伙喜欢得紧,却也记着知味书局的规矩,挂件需随书赠送,不能单独讨要。
她总觉得自己仗着身份收了东西,像是坏了人家的规矩,故而一出府门就惦记着先去书局买些《知味小语》,既能多得些挂件,也算是把人情还了。
小小的人儿心里亮堂,早已懂得不能平白拿人东西的道理。
孟祺这些时日倒没怎么联系知味居士,只是与周小勇的往来越发密切。
史氏这边,自从知晓周小勇与温家的关系后,也渐渐活络起来,前些日子还回了趟娘家。她妹妹的婆家小姑子,日后是要与温家结亲的,这么算下来,温家也算是拐着弯的姻亲,自然要好好维系。
对于英娘这般追崇知味书局,夫妻俩也从不阻拦。
他们都觉得,知味居士所办的书局走的是正道,让孩子多接触些那里的书与物件,于她的成长终究是有益的。
一家三口刚到知味书局门口,便被眼前的热闹惊了一下。门前竟围了这么多人,比往日里繁盛了数倍。
史氏望着攒动的人头,有些纳闷地看向孟祺:“先前不是说,书局只卖《知味小语》一本,风头早过了些,怎么反倒更热闹了?”
孟祺也眯眼打量着,随口猜测:“许是那些挂件的缘故?”
英娘一听,眼睛顿时亮了,小手使劲拉着爹娘的衣袖:“爹爹娘亲,快走快走!说不定是出新样式的挂件了!”
三人被孩子带着往前挪,还没走近门口,便觉出几分异样。
围着书局的多是些男子,看年纪多半不轻,神色间带着几分急切,倒不像往日里买启蒙书的家长或孩童。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孟祺先开了口:“瞧着……倒像是行医之人。”
史氏微微点头,空气中隐约飘来一丝若有若无的草药香,印证了这猜测。“难不成是医书问世了?”
里头忙活的大牛眼尖,先瞧见了他们,立刻停下手里的活计迎上来,脸上堆着笑打招呼,说着便拱手行礼,彼此已是熟络的。
孟祺直截了当问:“今日这是怎么了?人竟这么多?”
大牛忙解释:“回孟大人,咱们书局新出了两本医书,这些都是来买新书的。”
今儿孟祺休沐,周小勇却还在当值,书局里只有大牛、虎子在里外奔忙,连掌柜都亲自站柜台了,瞧着是真忙。
正说着,屋里传来香巧清亮的声音:“大牛!还愣着干嘛?这边都忙不过来了!”
大牛连忙对孟祺三人抱歉地笑了笑:“孟大人稍等片刻,我先去应一声,这就来陪您说话。”
孟祺摆摆手:“去吧,这般忙乱,不必特意招呼我们。”
大牛快步进去跟香巧说了几句,只见香巧挑了挑眉,扬声应道:“我去寻苏姑娘来。”
没一会儿,苏青便匆匆从后堂过来,见了孟祺一家三口,先规规矩矩行了礼,目光落在英娘身上时柔和了几分:“英娘还记得我吗?”
英娘早就喜欢这个说话温柔的姐姐,立刻伸出小手拉住她:“当然记得苏姐姐!”
一声“姐姐”似乎叫得苏青眉开眼笑,连忙引着他们往侧边走:“今日人多嘈杂,我带您几位去隔间坐,那里清净些。”
隔间是书局新隔出来的,铺着干净的棉垫,摆着小巧的桌椅,显然是专用来接待相熟的体面人的。
苏青又让大牛端了些精致的茶点过来,才笑着解释:“实在对不住,今日人太多,怕在外头冲撞了贵客。”
史氏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忍不住问道:“苏东家,听说书局的医书问世了?”
苏青也笑着摇头:“是的,是知味居士新撰的两本医书。今日外面那些,估摸着都是京中各大药堂医馆的先生们。”
未等孟祺激动想要看,大牛已捧着几套新出炉的医书过来,给三人各递了一套。
英娘本对医书没什么兴致,但见爹娘都看得专注,料想其中定有深意,便也捧着书认真翻看起来。
虽说这书不是给孩童写的,里头却配了不少插画,线条明快,配色鲜亮,正是她素来喜欢的知味居士的画风,看着看着,倒也入了迷,小眉头随着书页翻动轻轻蹙起,竟也有了几分专注。
史氏与孟祺越看心越热,指尖划过书页,只觉这位知味居士当真是奇才。
明明是医书,他们这般对医理一窍不通的人,竟能看得明明白白,字句浅显却道理透彻,半点不费力气。
书页上写的全是寻常人家常遇的病症,哪怕是冷门的都有涉及,附带着详尽的急救法子。
二人出身国公府,自小见多识广,从不总觉得行医之事自有大夫操持,他们这些贵族无需费心。
地位尊崇,越明白凡事需有几分了解,不必精通,却不能一无所知,否则被人算计了都蒙在鼓里。
尤其是《应急活法》里写的那些敏证,食物相克、皮疹诱因,甚至是些隐晦的害人伎俩,恰是内宅中最易撞见的勾当。
他们原也知道些皮毛,却没料到其中竟有这么多门道。
另一本讲疫病救治的,则显得离他们的日常远些,却更勾着人的好奇心。
书中细致记载了当年疫病的凶险,案例里的字字句句都透着惊心动魄。
夫妻二人看着那些文字,仿佛能瞧见疫病蔓延时的惨状,也隐约猜到,这位知味居士当年在甘州,定是为那场灾难费了无数心血。
翻完最后一页,又转头看第一页的那么多着名…夫妻二人对视一眼,眼中都多了几分了然。
对这位知味居士的身份,他们心里越发笃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