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人从纪念堂出来,回到酒店。
“终于看到毛主席了,真是开心!”小柔爷爷满脸微笑地看着阿金。
“爷爷,你开心就好,我们明天去故宫看下,然后就去毛主席故居逛逛,最后去井冈山,一路玩着回去,好不好?”阿金提议着。
“故宫就不去了,直接去毛主席故居,韶山吧,这次的目的就是游览主席的足迹。”看得出来,小柔爷爷对毛主席的崇拜高过其它旅游胜地。
“好好好,那明天休息一天,后天飞韶山。”小柔说道。
“韶山可是个好地方呐,我一直想去看看。”小柔妈妈也在一旁附和着。
阿金笑着点头,“行,后天咱们就去韶山。”
这时,小柔拉了拉阿金的衣角,轻声说:“阿金,我有点想去尝尝北京的特色美食。”
阿金眼睛一亮,“那正好,明天咱们就去尝尝老北京的烤鸭,还有各种小吃。”
小柔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好呀好呀。”两家人一拍即合,决定明天出去品尝美食。
到了第二天,他们来到热闹的美食街,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小吃摊。
小柔兴奋地东看看西瞧瞧,一会儿尝尝糖火烧,一会儿又吃个豌豆黄。
阿金则紧紧跟在小柔身边,细心地为她擦去嘴角的残渣。
其他长辈也吃得很开心,一路上赞不绝口。
这一顿美食之旅,让大家的心情更加愉悦,也为接下来去韶山的行程增添了一份期待。
到了晚上,小柔订了第二天到湖南的机票,准备前往主席的故居。
两家人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登上了飞往湖南的飞机。抵达韶山后,他们乘坐汽车前往毛主席故居。一路上,车窗外的风景如画,青山绿水间仿佛都弥漫着一股神圣的气息。
来到韶山广场,一座宏伟高大的毛泽东铜像耸立在眼前。
铜像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伟人的目光深邃而坚定,仿佛在俯瞰着这片他曾经为之奋斗的土地。
广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神情庄重,《东方红》的乐曲不时回荡在耳边。
小柔一家和其他游客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铜像前敬献了花篮,并深深地鞠躬,表达对伟人的深切缅怀。
离开广场,他们来到了毛泽东同志故居。
故居坐落在三面环山、绿树成荫的小山村里,青砖泥墙和黑木灰瓦的建筑呈“凹”型,看上去十分普通,却又透着一种质朴的力量。
1893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就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走进故居,里面摆放着一些简单的日常器皿和农具,仿佛能看到当年毛主席一家在这里生活的场景。
右边是毛主席父母的卧室,墙上挂着两位老人的遗像。里面是毛主席的卧室,墙上挂着他与母亲文氏及弟弟毛泽民、毛泽覃的合影。
小柔爷爷看着这些照片,眼中满是感慨,他轻声说道:“毛主席就是从这里走出去,带领中国人民闹革命,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啊。”
故居内还悬挂着毛主席的全家照,以及他从事革命活动的文物照片和资料。
在横屋书房客厅,毛主席曾组织农民学习革命理论,发动农民运动,并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两家人静静地走着、看着,感受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走出故居,他们来到故居前的小池塘合影留念。
池塘里开满了荷花,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塘内的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周边的青山绿树。
小柔笑着说:“这里的景色真美,难怪毛主席能在这里孕育出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大家都纷纷点头,脸上洋溢着对伟人的敬仰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这次韶山之行,让两家人深刻地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也让他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爷爷,这次旅游,满意了吧?看到了毛爷爷,也看到了他的故居,要不是你们不吃辣椒,非得带大家一起去尝尝湖南的特色菜,湖南菜跟我们老家的菜系很相像,都是香辣味为主。”阿金说道。
“阿金,谢谢你陪我游玩,真是太开心了,你们想吃就去吃呗,反正也得吃饭啊,明天再去井冈山。”小柔爷爷说道。
“那就去尝下湖南的特色菜,小柔,你还能吃辣椒吗?”阿金知道小柔以前能吃少量辣椒。
“能吃点点,没事,我们可以点没辣椒的酱板鸭。”小柔答道。
傍晚时分,两家人走进了一家挂着“湘味浓”招牌的餐馆。
木质的门框上贴着褪色的红对联,墙面上斑驳的水墨壁画里藏着几尾游弋的红鲤,空气中浮动着剁椒与花椒混合的辛香,勾得小柔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
阿金接过菜单时,特意往小柔一家人那边倾了倾身子:“咱们点几道不辣的招牌菜,再给我和爸妈来道微辣的试试水?”
爷爷笑着摆手:“莫拘着我们,你们年轻人吃辣的劲爽些,我们就尝尝清蒸鱼和时蔬,挺好。”小柔妈妈指着菜单上的“毛氏红烧肉”提议:“这道菜不辣,听说还是主席爱吃的,要不点来尝尝?”
很快,菜陆续上桌。最先端来的是一盘酱板鸭,深褐色的鸭块码得齐整,油光里泛着陈皮与八角的香气。
小柔夹起一块放进嘴里,鸭肉紧实有嚼劲,咸香中带着一丝微甜,完全没有想象中的辛辣,不由得眼睛一亮:“原来不辣的酱板鸭这么香!”
阿金趁机夹了块辣椒炒肉放进自己碗里,青椒的鲜辣混着五花肉的油脂香扑面而来,他刚咬一口,舌尖立刻泛起酥麻的快感,忙不迭灌了口冰豆奶:“这辣度对我来说刚好,过瘾!”
爷爷看着两人吃得热闹,忍不住用筷子尖蘸了点红烧肉的酱汁尝了尝,眉梢扬起:“这甜味里带着酱香,不腻人,难怪主席喜欢。”
小柔妈妈则对那道清蒸鲈鱼赞不绝口,鱼肉蘸着葱姜丝调制的热油酱汁,嫩滑中透着清香,几筷子下去,盘里便只剩骨架。
“爸,妈,你们尝下这个酱板鸭,挺好吃的,如果喜欢吃的话,等下我们出去买十几只回去,放冰箱里慢慢吃。”阿金用手掰了两块酱板鸭递给他爸妈。
“刚吃过了,挺好吃的,等下回去买点吧,顺便让小柔爸妈也带点回去。”阿金爸爸答道。
“好,那就买十个吧。”阿金毫不吝啬地做了决定。
正吃得兴起,邻桌忽然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几个操着本地口音的大叔举着啤酒杯,面前的剁椒鱼头红得似火,辣得额头冒汗却仍不停下筷子。
阿金望着他们通红的脸,转头对小柔说:“看来咱们点的辣度还是太保守了,下次来一定挑战一下正宗的‘湘辣’。”
小柔吐了吐舌头:“先让我把这盘酱板鸭吃完再说吧,不然明天去井冈山该走不动路啦。”
夜色渐深,餐馆里的食客渐渐散去。
两家人摸着微微鼓起的肚子走出店门,晚风裹着远处的蛙鸣声袭来,带着一丝夏夜的清凉。
爷爷望着街角挂着的红灯笼,忽然感慨:“当年主席在韶山吃着粗茶淡饭,怕是想不到如今这里的饭菜能做得这么精致。咱们啊,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阿金揽着小柔的肩膀轻轻点头,路灯将两家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在青石板路上叠出一片温暖的剪影。
这一顿不那么“辣”的湘菜,虽未尝尽湖南味道的热烈,却让两家人在烟火气里品出了岁月的甘甜。
正如小柔偷偷在阿金耳边说的:“比起辣椒的辣,我更喜欢现在这样——全家人围桌吃饭的‘暖’。”
阿金考虑到小柔不能连续奔波,第二天在湖南休息了一天,顺便买了些土特产,包括酱板鸭,快递回去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