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他的公子们也不傻,也很快的反应了过来这个事情。于是一群人都赞许的看向自家弟弟(哥哥)!嬴老三暗搓搓的朝着兄弟们使了个眼色,大家就都懂了。
嬴骜眨巴着大眼睛,故作天真的问道。“淳于博士啊,上次听我老师说到利,就说到了《管子·牧民》开宗明义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但是,老师也说到了,《管子·权修》有言:“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以及“驭人先驭心,驭心以立信。””
“这就让我觉得万分不解啊!”看着嬴骜的样子,淳于越压根没想那么多,而是一脸你年纪小,什么都不懂的那种表情,睥睨了一眼嬴骜。气的嬴骜差点牙根都咬碎了!
要知道,重义轻利是儒家伦理思想,主张重视道义而轻视私利,其中“利”指利国、利家、利身等狭隘私利。儒家认为义与利对立,提倡以义为行为准则,反对“后义而先利”。
孔子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以义为价值标准。孟子继承并发展该观点,主张“何必曰利”,认为治国应崇仁义。荀子提出“先义而后利者荣”,董仲舒发展为“正其谊不谋其利”。
宋代程颐提出“出义入利”,朱熹进一步将义利对立为“天理”与“人欲”。该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重农抑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北宋王安石与南宋陈亮提出“义利交行”“义利兼重”的功利主义观点。
清代颜元主张“正其谊以谋其利”,强调义利并重。近代封建保守派以此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主张“尚礼义不尚权谋”。
可以说,儒家的思想就在于让百姓对利益并不看重,而看中的是义!儒家向来主张不与民夺利!前提是,民需重重轻利的情况下,儒家才能把这个主张坚持下去。
而对国家来说,利才是重要的!所以嬴骜就是站在这个不同点上,准备坑死淳于越这个白痴!
不过其他的人就不知道这个事情了,不过,他们知道,老九向来鬼点子多,他们这么说,绝对就是有把握能忽悠瘸淳于越了!
果然,淳于越一开口就是。“呵,胡闹,你们的书都白读了吗?难道你们不知道——“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又有:“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孟子· 梁惠王上》)更是有“君不乡 (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孟子·告子下》)”
“唯有信义二字,才是我们立身之本!为了利益,把信义丢了,那这个人,就该死!”
听到淳于越这话。所有人的眼光都亮了!
嬴老四开口道。“那淳于博士,如果有商人,为利而背信弃义,这种算是违背了儒家的思想吗?”
听到嬴老四这奇怪的问题,淳于越虽然感觉有点奇怪。但是还是被自己心中的关于儒家思想高于一切的这个想法压了下去。
淳于越冷哼一声,脸上露出一丝不屑的神情,说道:“那是自然!商人追逐利益本就是天性使然,这并没有什么过错。然而,如果他们为了追求利益而背弃信用、不讲道义,那可就是违背了儒家所倡导的‘义’,这绝对是大错特错的行为。这样的人,不仅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情节严重的更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嬴老五紧接着追问道:“那么,如果这个商人背后有强大的势力撑腰,我们又该如何处置呢?”淳于越闻言,眉头微微一皱,似乎对这个问题感到有些棘手,但他的语气依然坚定地回答道:“无论背后有怎样的势力,只要违背了信义,就绝对不能姑息迁就。在律法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权势的大小而有所偏袒。”
嬴骜心中暗自高兴,他觉得淳于越的回答正中自己下怀,于是继续追问:“假如这个势力是一国之君呢?如果国君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让百姓们背信弃义,那又该怎么办呢?”淳于越的脸色突然一变,他显然没有预料到这些公子们会如此步步紧逼。不过,他很快就恢复了镇定,说道:“国君应当以仁义来治理国家,如果为了追求利益而失去了道义,那他就是一个昏庸的君主。百姓们有权利对国君进行劝谏,如果国君不听从劝告,那他就是失去了民心。”众公子相视一笑,他们成功地将淳于越引入了这个话题陷阱,接下来就看如何利用这番话来达到他们的目的了。
嬴骜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接着说:“先生所言极是。可若百姓劝谏后,国君依旧不听,甚至变本加厉,那百姓又该如何自处呢?”淳于越脸色愈发难看,他没想到这些公子如此咄咄逼人。他沉默片刻,硬着头皮道:“若如此,百姓可暂避锋芒,待其醒悟。”
嬴老二嘴角泛起一抹冷笑,声音中透露出丝丝寒意:“先生,若是百姓走投无路、避无可避,那又该如何呢?难道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昏君肆意妄为、胡作非为吗?”
淳于越的额头瞬间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他心中暗自叫苦不迭。他当然明白自己此时已经被逼入了绝境,面对嬴老二如此犀利的质问,他一时之间竟然无言以对。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突然有一位儒生弟子挺身而出,打破了僵局。他高声说道:“先生,今日天色已晚,咱们还是先回去吧。这些问题太过复杂,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讨论清楚的,不如等日后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再行商议不迟。”
淳于越闻言,如蒙大赦,连忙附和道:“对对对,这位弟子所言极是。今日就暂且到此为止吧,待日后我等再与诸位深入探讨这些问题。”说罢,他也顾不得许多,带着一众弟子匆匆忙忙地转身离去,仿佛身后有恶鬼追赶一般。
看着淳于越等人狼狈不堪的背影,众公子们相视一笑,笑声中充满了得意和嘲讽。他们心里都很清楚,在这场与淳于越的激烈较量中,他们暂时取得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