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弄了几下孩子,李剑垚把车上的东西搬了下来。
几个孩子光顾着臭美,车里还有一箱香蕉和桔子以及肉油鱼蛋之类的。
水果,尤其是南方的水果这会儿在京城还是稀罕物,冬季一般有国光苹果、京白梨、磨盘柿子以及冻酸梨,凭票凭本购买不说,量还特别的少,全市每个月的供应量也不过两三百吨。
这么大的一个城市,这么点的供应量,就导致了往往弄到了一个皱巴巴的苹果那都跟过年似的。
而香蕉、柑橘、甘蔗这样的南方水果,只在过年期间有,或者友谊商店或者涉外饭店有配给,总的资源少,需求大,难搞。
拿着两个桔子塞到了昭卿的手里,一手一个,这娃因为两只手都被占据了,左看看右瞧瞧,顿时显的有些笨拙,因为伸手就会掉落。
“这稀罕物哪来的?”
“让人托运过来的,还新鲜的紧,大嫂你明天给薛阿姨她们带些过去吧。”
李剑垚既然这么说,萧南就知道不是假客气,看了看箱子,觉得家里几个孩子一时半会儿也确实吃不完。
“那行,少带点,让他们也尝尝鲜!”
又看李剑垚往下搬的鱼蛋油肉的,想起来李剑垚的粮本还在她们这呢。
“你又买这么多东西,家里有吃的呢,你大爷一早去市场买菜回来了,要不然初一他们也不至于自己就跑你那去了。
对了,你这在京城工作了,粮本你拿回去,别说你用不着了,我们那也是要转粮油关系的,我都知道。”
大嫂找出李剑垚和凌灵的粮本,塞了过来。
李剑垚把凌灵的粮本又给她塞了回去。
“我这个拿着去京大转一下就行了,凌灵这个反正也不用,这好几个孩子呢,指望你一个本再加三个孩子的定量那得饿死,拿着吧,好歹能领点杂七杂八的。”
大哥在部队,在京城是没有粮本的,剩下的就是大嫂在美院的粮油关系以及初一昭凝昭卿三个孩子的定量,剩下大爷大娘和新来的方博方雅都是没有粮食关系的。
不过大爷可以没事把家里分的粮食搬过来,就是得坐火车折腾。
而李剑垚这边以及凌灵她们三个名义上还是有粮本的,想用也能用,只不过李剑垚自己好像从来没怎么去用过。
“你也知道,我有别的关系,一点粮食油肉之类的对我来说没难度。”
开玩笑,空间里那么多的粮食和肉食,把自己累死都吃不完,这会儿计较这几斤粮食的问题有点太侮辱人了。
京大那边也没催自己转粮食关系,自己也不着急。
从关系上来说,要把市民关系转为学校集体粮本,然后每个月有30斤的定量,一斤的食用油和二斤的黄豆,高级知识分子还有半斤的香油。
李剑垚觉得自己在家做饭炸个鱼炸个丸子用掉的油都能抵学校给的一年的供应量了。
不过这供应也好的多了,比如之前老家供应的食用油标准是三两每月每人,陈三两虽然已经不在奉省了,但他的名声还一直被传唱。
在京大,食堂实际上是分级的,学一食堂一般是学生,用饭票可以享用70%的粗粮供应,也就是说日常细粮占比只有三成,不过很便宜,一个窝头只需要三分钱。
讲师以上的教职工可以去燕南园的食堂,用的是绿色的教工餐券,猪肉包子一毛五四个(一两)。
而高级教授,可以去朗润园的小灶,用教工卡就可以,也不用粮票,溜肝尖这种菜大约四毛钱一份。
同时,教授每天的早餐可以领一份鲜牛奶以及一个茶叶蛋。
也不要觉得这会儿阶级分明之类的,长期大量的脑力劳动所需要的热量比一天啥也不想混吃等死的人的需求就是大。
营养跟不上,人会迅速的消瘦下去,甚至晕厥。
那帮老教授们个个都是肝王,不是埋首实验就是伏案到天明的角色,按理说这样的工作强度每天要吃五六顿都不多,肉蛋奶也要充足才能保证身体健康,但实际上每个月多领十斤大米和半斤油就是后勤能给的最大补助了。
这边关于粮本两人也没推搡一阵,大嫂痛快的把凌灵那本又放了回去。
“那行,等灵儿回来或者你那边用得上我再还给你,我去做饭了。”
昭凝戴着兔毛帽子飞奔过来,一把拽住她娘的手。
“二叔,你做顿饭呗,我妈做的不好吃!”
小丫头是看到李剑垚搬这些东西了,觉得不能让她妈给浪费了。
惹得大嫂翻过来这丫头就给她屁股上两巴掌。
“我做的不好吃你少吃了?!”
皮丫头也不哭,知道亲娘是吓唬自己。
“二叔救我!”
一个秦王绕柱,躲到了李剑垚的身后来,又跟大嫂叫嚣。
“你才做几顿,不是在学校吃就是回来吃我奶的现成的,上回还把盐当成了糖,挖了两大勺子你忘了?”
大嫂把头扭过去,不想回忆这种事情。
“行了,你别闹腾了,跟方雅归置归置你们的窝去,二叔做就二叔做,你想吃点啥?”
“随便啥都行,你做的都好吃!”
李剑垚也给她的小屁股上来了一巴掌,然后进了厨房开始叮叮当。
带了桶油过来,就没必要省着用,锅包肉和松鼠鱼这两个甜口的,几个孩子都能吃的顺口,平时家里也是舍不得用油,肯定没吃过几回。
在炸肉炸鱼之前先炸几个狮子头再炖上,一锅油丝毫不浪费。
厨房里就李剑垚自己,也没打算这会儿再暗渡陈仓,就算是炸完鱼的油也得接着用,浪费是极大的可耻。
要是大娘找不到油了估计得炸毛。
红烧狮子头,松鼠鳜鱼、锅包肉、酸菜白肉、炒土豆片、醋溜白菜,小老三再来个鸡蛋羹,昭凝哇哇叫着帮忙摆桌子,几个孩子也眼睛冒光。
“看着就好吃!”
“我都闻到味了!”
“二叔你别走了,住我家给我做饭好不好?”
“你这孩子,嘴巴都吃叼了,你二叔还得上班呢,哪有空伺候你,赶紧吃饭!”
不光是孩子们吃的不吱声,大人们也是筷子飞快。
吃的差不多,李剑垚问道,
“方博方雅上学的事大嫂你问过没?”
“问了,政策上有点问题,要么投靠,要么借读,我跟学校那边说先借读了,投靠因为父母健在,办不了。”
李剑垚放下碗筷,
“那就先借读,回头我看看让大姐他们在京城鼓捣点啥,到时候户口就能迁过来了。”
“也不用,回头我找找人,把你大爷大娘的户口迁过来,到时候把他们俩的户口放到家里就可以了。”
大嫂难得要动用人脉关系,对她来说这些事不难,也不用李剑垚这样,凡事都要想着花钱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