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老二,上不如大哥能打,下不如小弟敢做,徐榆北有几年日子着实过的没那么好。
身为大将军的儿子,哥哥跟弟弟都有天赋,他对这方面不仅一点不懂,而且丝毫不感兴趣,一点也听不进去。
还是徐思北对他道:“二哥,你不喜欢干这个那就学别的呗,反正我们家已经有大哥跟我了,你不喜欢可以不必往这上面使劲。”
徐骁北也同意,来信道:“小弟言之有理,小弟与我,之所以会步爹的后尘,是因为甚喜之。”
徐榆北豁然开朗。
除了军事他对什么都有一点兴趣,天文地理匠医经济,什么都想涉猎。
老太太见不得他闲着,最小的那个都有事干,他不能比弟弟还没出息,这样会让人说闲话的。
因此给了他几个铺子跟产业让他去折腾。
徐榆北只要不让他去打仗,让他干什么都成,做买卖就做买卖。
哪想这一做就一发不可收拾,他反而喜欢上这事了。
短短一年的功夫,手里的收益就比往年多了一番。
老太太见他越干越起劲,把更多的事交给了他,这些事情想要做好也不容易,既然二儿子喜欢,让他去做又何妨。
她不像别的老太太,觉得好好的嫡子做这方面的事难免丢人跟可惜,她觉得只要孩子喜欢就好,家里又不需要他去战场上挣这一份功。
而且家里的男人都在战场上,留一个有什么不好?
她很支持。
待到第四年,徐榆北已经完全掌握了徐家的经济命脉。
第五年,徐家经济比之五年前翻了五六番,这样一来,徐家的产业就越来越大了。
每年的盈利够给北地十几万人发军饷。
这个时候,天下已经乱了,这几年北地的军饷都是他靠着这些产业给撑起来的。
但后面徐家军里的人越来越多,从十几万扩到二三十万,五六十万……
徐榆北尽管再能干,也被这么庞大的饷银给愁的整晚整晚睡不着觉。
这个时候每年也就能发一两次了,再多的他就得是徐家军的神了。
当然,这神也不是没有。
比如后来,他经常在军队的来信中看见的一个人名,周果,这个名字后来则开始变成徐安北。
他虽然从来没跟她见过面,但神交已久,对于她白手起家,短短几年的功夫就能做起那么大的产业佩服不已。
而且,她不单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连带着归于她那一方的百姓,都跟着过上了好日子。
这“好日子”虽然不是顶顶好,但跟他们以往相比,已经很好了。
至少大家慢慢的不再饿死冻死,手里慢慢的有了点余钱,北地的人慢慢增多,乱世里,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往那边去。
他想到自己手里握着的那些产业,这些年惠及的人并不那么多,顶多是在这乱世,让找上门来的人有一份活干,能养活自己养活家人。
他还做不到,让归属于他这一方的任何一个老百姓,都能得到实惠,都能好好的活下去,这个他是万万做不到的。
而且一年一年收上来的粮食,养着徐家军几十万军队绰绰有余了,他不会再因为徐家军的粮草问题而愁的整宿整宿睡不着觉。
解决了粮草的问题,军饷这个问题就不在话下了。
这点他还是能出的起的,尽管给出去了,他徐家每年剩下来的并不多,几乎也就够一家人吃喝。
但徐家军也是他徐家的一份子,这些人既然冲着他徐家来了,他们就有责任让大家都吃饱饭,填饱肚子还能拿一份自己的该得的。
徐榆北在后面挣军饷,周果就在北地挣粮草,两个人配合默契,解决了徐家军最困难的地方。
有了他们俩,徐家军没了后顾之忧,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徐榆北第一次见周果,看着那孩子从远处骑马飞奔而来,他只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嘴角就忍不住翘起来,他莫名的有种亲切感,好像注定就是他们家的人。
心想难怪爹跟大哥小弟都对她赞不绝口,确实跟他们家有缘。
他看着她那张好看的雌雄莫辨的脸,干净利落的身姿,大大方方豪不忸怩的直爽性子,更喜欢了。
做买卖做久了,遇到的都是些弯弯肠子,像这样直爽的倒是第一次见,奇怪对方也做买卖做了那么多年,说话还是那么直接。
有什么说什么。
徐榆北后来跟着她出去看她的那些产业,见她怎么跟人谈判,发现这孩子做买卖的时候也是一副直肠子,他好奇啊,难不成之前做买卖也是这么做的,人家怎么买她的账呢?
周果笑道:“二哥,我现在什么身份,还用的跟这些人勾心斗角?”
徐榆北道:“人家大概率也不知道你的身份。”
周果道:“我不是说我是亲王,我是说以我如今的身家,手里的这些东西单独拿一样出来,哪样都是佼佼者,这会不是我求着他们做买卖,是他们求我,当然我说什么是什么了。”
徐榆北见她这得意地模样,十分好笑,“我是问你最开始做买卖的时候也这样?”
周果想了想,老实道:“不是,那个时候弯弯绕的时候虽然不多,但也不是没有,但我运气好,一般想做的事都能做成,要是难的事,加把劲也能达成,要是十分困难的,下下大力气使使大劲也是可以的,基本上没有办不成的事。”
徐榆北:“……”
所以这事根本不用弯弯绕事情就成了,难怪……
徐榆北其实是不信的,但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周果就哪怕是钓鱼,都比他钓上来的多,就觉的好像也是这么回事。
他自此不得不信。
好在这样的人是他家的,不然这要是站在他们对立面,那他们的麻烦可就大了。
成了亲王的徐榆北为了给自己找点事做,自己去了工部,新朝刚立,要兴水利,这个事他能做。
买卖做了那么多年,不想干了,而且最重要的,做买卖他也做不赢周果,还是去工部的好,这个目前是他最感兴趣的。
徐榆北在工部待了一辈子,为工部解决了众多棘手的难题,就水利上这一点,就足够功不可没,名垂青史也不为过,不比他在买卖上做的差。
皇上跟皇后对于这个儿子,还是很满意的,干一行像一行,也做出了名堂,多少人一辈子在一件事情上都做不出来成绩。
徐秀山对他的老皇后道:“当初我要把孩子扔去军中,你愣是死活不同意,我气的说这孩子铁定会被你养废,我收回我这句话,孩他娘,你做的没错,你把他养的很好!”
老皇后笑了,眼里隐含着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