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正是因为于虎的罩着,赵林才在卧龙山能平安无事地活下来。
于虎对他很尊敬,多次提出邀他去京居住,都被拒绝。
现在的赵林,已经看开了,对什么都无求无欲,只想做一个平凡的守墓人。
思想变化之大,叫人吃惊。对此,他向张龙的解释是:人老了,什么也干不了啦,回中原去也是个废物,还不如在这儿做一个守墓人。
张龙表示尊重他的选择,但仍然希望赵林能向他提供一点帮助。
那就是向他提供于虎的住处。
现在,他们已不能像以前那样,随便进出城门,就像进出自己的家门一样了。
经过几次大闹京城后,扩大了他们的影响,但对于康熙来说,感到很没面子。
从此,对进出城门制度,进行了改革。对进城人员,增加了多项要求。
新法实施后,张龙他们再想进城搞事,难度大大增加了。
但进城办法还是有的,只是在京停留的时间缩短了。
就比如当下,于虎对他们造成了那么大的伤害,按理,他们应该组织力量,除掉他这个祸害,却因为无法找到他住处,使这一计划无法实施。
过去他们的几处谍报网,也惨遭破坏,依靠情报员提供线索的时代已经难以为继,只能另辟蹊径。
当听说赵林与于虎还保持着联系时,触动了张龙的灵感,他希望赵林看在过去同一战壕的份上,向他提供于虎详细的住址。
赵林当然不配合,理由是,他已经立过誓了,不再参与任何政治斗争了。
不过性子急躁的张龙,这次却没有变脸。原来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更成熟的计划,那就是找一个人顶替赵林,以他的名义打入于府中,对他家行使破坏。
这个顶替赵林的人,就是周云。
他发现,周云和赵林二人长的很像,除了周云显年轻一点外,其余的,无论身材,长相,都特别像,就像一对孪生兄弟。
实际上,二人是同一时代的人,都曾服务于东厂,只不过赵林在东厂本部,周云在情报系统,二人在业务上没有交集,所以不认识。
张龙立即把自己的计划向周云说了。
周云是张信叔侄的坚定支持者,又是情报员出身,有一套完整搞情报的经验。他欣然接受了任务,并且和张龙商讨了一个完整的方案,就到卧龙山去了。
数天后,以一个猎人的身份出现在卧龙山,并且在湖边完成了和赵林的巧遇。
二人都很惊奇对方怎么跟自己长的这么像,一时间双方都有了相见恨晚之意。
从此,周云就以打猎为名,长住石板坡墓地。
在这儿,主要是想了解赵林以前的生活片段,以及摸访对方的声调,动作等。
觉得一切摸访的差不多了,便把赵林做了,然后把他埋在石板坡墓地,也算完成了他的心愿。
然后便以赵林的口气,向于虎写了一封信,说自己要进京,希望他做好接待准备。
成功打入于府后,又和秘密潜入京的张龙取得了联系。
知道了于虎的住宅后,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张龙计划夜里干掉他。
但又忌讳于虎的身上,常年穿着紫藤衣,怕杀不死他。况且对手确有一身好武艺,而且府里还有众多护院的家丁,一旦失手,自己也要栽进去。
于是决定放弃这个计划,在他两个孩子身上下手。
他们已经打听明白了,于虎很溺爱两个孩子,如果能成功搞走他两个孩子中的一个,那么,这将对他是一次重大打击。
经过几天等待,机会终于来了,二人成功盗走了庆武。
但由于张龙先走了一步,以致二人失散了。
周云在说好的地方没找到张龙,便一个人向城门走去。
见城门增加了岗哨,盘查的很严,没敢以身试险,便返身退了回来。
在京里东躲西藏,坚持了好几天,最后躲到一个破庙里,还是没躲过搜捕,并且在突围中,身上多处受伤被擒。
他交代完自己的犯罪过程之后,又开始进入昏迷状态,一天后,停止了烀吸。
现在,事情已经过去几天了,仍没救出庆武,于虎显得十分着急。
显然,庆武还在张龙手里。
那么,庆武现在去了哪儿呢?
是被张龙转移出城了,还是因城门防守森严,仍藏在城内呢?
这些天,城门查的很严。而出事后不久,城门便封锁了。因此,张龙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冲出城去。
主要是他背着一个大袋子,目标太大,容易暴露。
经过一阵分析,人们统一了看法,即张龙仍藏在城内。
但找他也不容易。
张龙完整地继承了叔父的衣钵,知道京城每一个藏身点的位置。这为他逃避追捕,起到了关键性的决用。
要知道,张信就是搞情报出身。在东厂时,除了在城外建了许多网点,在城内更是修建了许多的藏身点。这些藏身点除日后自然曝光的外,许多仍未被发现。
他们功能齐全,仍可使用。
还有,就是这儿有张信的许多联络员,他们潜藏的都比较深,家中都有秘道,藏人很容易。
因此,尽管于虎找儿子的心情很迫切,恨不得立马抓住张龙,找回儿子。然而事实却叫他极度失望,一点线索也没有。
为此,他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认为这个孩子落到张龙手里,八成是回不来了,极可能会成为敌人报复他的牺牲品。
即使不被处死,也可能会被作为人质长期关押。在张龙手里,会备受折磨。
一想到孩子那么小,那么可爱,可如今落到仇人手里,他就禁不住小声抽泣。
这个孩子的出生,曾带给了他无边的快乐,现在却落到残暴的敌人手里,他能不悲伤吗?
这样过了有十几天,仍没找到庆武下落。这时候,于虎彻底死心了。他认为,张龙可能在其他同伙的帮助下,逃出城去了。
在城内大规模的搜查,已经毫无意义。
果然不久的一天早上,京南某县街里,县令升堂审案,一通鼓罢,县太爷来到堂上,正欲传犯人,却发现在案上,插着一把匕首。匕首下是一张封信,是写给于虎的,要求他们代转。写信人是张龙,说他已带着庆武,逃出了城。
现在庆武在他手里,他提醒于虎,要想使孩子平安,只有收敛自己的行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