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几日,京城各处,人潮涌动,禁武令这个话题已经被炒成了热点。
“太好了,陛下终于对江湖动手了,这群仗着点儿武功的江湖人士,是该收敛了!”
“这些江湖人吃饭不给酒钱,动不动就要拔刀伤人,实在太可恨!”
“希望陛下这一次能直接出动军队,将他们给灭了,还大夏一个太平盛世。”
百姓们纷纷议论,看来是对那些江湖人士深恶痛绝到了极点。
跟秦昊讨厌江湖人“以武乱禁”的想法,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
有的人高兴,有的人就不高兴了。
不知道京城内有多少江湖侠客,脸色不是太好看。
对于他们来说,这张禁武令,就如同一把镣铐锁住了他们的手脚。
此刻,秦昊乔装打扮成翩翩公子,正带着董思成、卫征、谢安等人微服出巡。
“看到了吗?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对朝廷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够安居乐业,就会对朝廷感恩戴德。”秦昊淡淡笑道。
董思成抚须称赞道:“陛下的远见卓识,非我等常人可比,此乃国之幸事!”
“对对对,这几日有不少江湖门派第一时间宣布,愿意接受朝廷调配,已有上百人在英雄阁登记,此乃利国利民之举。”兵部尚书沈南恒附和道。
工部尚书林江也站了出来,微微笑道:“陛下,近日兴盛典当行、万宝阁等诸多商家向朝廷捐赠了一大批刀具、铁锭,说是让工部打造农具,分发给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
秦昊点了点头,微微笑道:“诸位爱卿,这些商家能做大做强,不是没有道理的。”
“既然他们支持朝廷,你们也要为他们保驾护航,无论是政策上,还是其他方面,该照顾的照顾,多支持一下。”
众人闻言,纷纷赞同。
秦昊扫了樊文海一眼,见他默不作声,出口询问道:“樊爱卿,为何闷闷不乐?”
刑部尚书樊文海苦笑一声,正色道,“陛下,微臣有些惶恐,他们几人纷纷向您报喜,可臣这些天苦啊!”
“您是不知道,禁武令一出,那些江湖人士都有些坐不住了,京城内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刑事案件与日俱增。”
“臣等每天到处抓人,人手不够用不说,牢房也住满了人,有些不够用了。”
秦昊闻言,怒道:“一群不是死活的东西!”
“朕就知道,此事不会真么顺利,不杀一批人以儆效尤,不足以震慑他们。”
他转头看向风老,果断下令道:“风老,传朕口谕,迅速调动那些刚加入锦衣卫的武林人士,让他们的手上沾点儿血,配合刑部捉拿任何违抗禁武令的江湖人士,情节严重者,直接宣判,当街斩首示众。”
有了锦衣卫的加入和秦昊的口谕,樊文海干劲十足,当众表态道:“陛下,接下来看微臣的表现吧!”
秦昊拍了拍他的肩膀,郑重道:“去吧!再有什么困难去找梁红玉,整个英雄阁都是刑部的后盾,她会全力配合你的!”
樊文海跟打了鸡血一样,拍着胸膛保证道:“三日之内,微臣定当肃清京城中的隐患。”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迈着大步离开。
接下来,一行人来到了皇家第一粮行。
如今,京城的粮价已经恢复正常,请前来购粮的百姓有序地排着队伍,店里的人员像是经过专业训练一般,服务态度良好,有条不紊地收钱、出售粮食。
陈清海提前接到通知,陪在秦昊等人身边,小心翼翼地伺候着。
秦昊抓起一把粮食,淡淡笑道:“人这一生短短几十年,活的好了,能活三万多天,很多人活不到三万天呢!”
“你们说说,人这一生为的是什么?”
众人被问得一头雾水,暗自揣测秦昊的心思。
秦昊瞥了众人一眼,接着说道:“有的人追求功名利禄,挤破了头想要更进一步,掌握更大的权势,有的人只为每天吃饱穿暖,碌碌无为地奔波着。”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二者的人生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可在朕的眼里,他们并没有什么差别。”
“吃的是一样的粮食,谁也不会比别人多吃,因为吃得多了,反而会撑死!”
“而人生也是一样,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而宝贵的,生命对每个人也是公平的,只有一次,朕也不例外。”
“那么,你们认为,一个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呢?”
董思成等人眉头紧皱,暗自思索着秦昊的话,不知在作何感想。
秦昊没有指望他们能解答出如此深奥的问题,自问自答道:“朕以为,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大夏之崛起而奋斗。”
“对于这样的人,朕心存感激,朕会让他青史留名,反之,不用朕多说,只会成为沧海一粟。”
说完,他走出了粮行,临走之时,留下一句话。
民以食为天,粮食乃国之根本,京城粮价再将三成,全国各地的粮价不能高出京城粮价两成,有谁敢借机升官发财,投机倒把倒卖者,杀无赦!
陈清海看着秦昊那高大的背影,跪地磕头道:“老臣陈清海替全天下百姓叩谢陛下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