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黎这段时间日子过得太精彩,还真就不知道上面有什么热烈讨论的事儿。
她停下喝汤的手,看向刘少英,有些好奇的询问。
“什么事?”
刘少英:“咱们华夏好像又要恢复高考了,现在组织上层对这个问题讨论不止。”
夏黎有些诧异。
她只记得历史上这次高考挺仓促的,从上面下达文件到考试好像一共才一个多月的时间。
但即便这次高考比较仓促,可考生依旧是个庞大的数字,十年积攒总共有570多万人。
具体高考的时间她记不清了,可这些年却依旧督促着大宝学习。
要不是刘少英突然提起这件事,她大概都忘了第1次恢复高考就在今年年末。
“高考是一件好事,可以给国家各领域输送更多人才,这还有什么纠结的?”
夏黎有些不解的询问。
难不成还有人捣乱?
毕竟切断一个国家的人才输送要比切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从长远的角度上来讲可恨多了。
刘少英摇了摇头。
作为一个学者,她对高考这件事十分关注,知道的显然也比别人多。
“组织上现在主要在三个方面上纠结。
首先是否废止群众推荐制度,现在“两个凡是”思想还有较大影响,所以在要不要废止群众推荐、恢复高考招生制度问题上,讨论人员分歧很大。
部分人受“两个凡是”束缚,对恢复高考持谨慎态度,认为恢复高考可能否定“那10年”中的一些做法,与现在的大环境不符。
其次是如何看待“两个估计”。
“两个估计”认为“那十年”前17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知识分子“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
许多人对“两个估计”仍心有余悸,这也影响了他们对恢复高考的态度,使他们在相关问题上争论不休,会期一拖再拖。
最后就是招生对象的范围。
有人提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
但10年积压的数千万社会知识青年怎么办成为问题。
有人担心招生办法若不考虑周全,可能对现下工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也会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引起波动。
虽然我也觉得恢复高考是大势所趋,国家肯定需要人才发展。
但在高考是个什么形式上肯定还有所争议,这个高考什么时候能恢复就变得不确定了。”
知识分子们都是期盼高考的,通过高考才可以让孩子们上大学,学习专业的知识来回馈社会。
对于他们这种顶级科研人员而言,学生和助手是高中毕业还是专项的大学生毕业,那差别可太大了。
但因为意见不统一,高考迟迟不来,刘少英对此还是挺忧心的。
夏黎看出了他的担忧,安抚道:“高考肯定会恢复,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估计也拖不了多长时间。
不然就之前那几年的折腾,华夏这边的知识分子以及科研人员少了那么多,不填补上来一些新鲜血液还能怎么办?
总不能一直等着外国人输送吧?
外国人那么贵,咱们又请不起。”
刘少英:……你是会说话扎心的。
刘少英叹了一口气,“算了,不提这个令人糟心的事儿,恢复高考肯定是大势所趋。
我想问的不是这一点,而是你是否要去参加高考物理方面的命题组?或者是物理以及计算机领域相关书籍的编纂?
如果你愿意的话,想必组织上会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你。”
无论是第1次恢复高考的高考命题组人员,还是恢复高考后第1本专业收集的编纂人员,任何一个都是无比光荣的。
这两者肯定都得从他们这些科研人员中间挑,先不提命题组,她觉得夏黎作为书籍的编纂人员就很合适,尤其是在计算机方面不可或缺。
就算是初级书籍比较浅显,等研究生恢复以后,夏黎大可以编撰研究生学习的书籍。
问题是不光她这么想,连夏所长都私底下把她叫过去,让她先悄悄的探一下夏黎的口风。
她觉得以夏黎那不爱麻烦的性格,估计不愿意干。
但整个华夏论起机械和计算机领域,有谁能比得过夏黎?
她还是先帮组织争取一下。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想要国强,就绝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夏黎:……
夏黎之前就寻思着,那些年代文小说当中但凡女主穿越在77年年末之前,95%的主角都会参加高考改命。
她就想着以她这高中文凭,快到高考了,估计也有人想让她去参加高考。
别人怎么想的她不知道,反正她是不想去的。
她又不是没有亲爹亲妈养,为了一个文凭好听,要折磨自己在大学里待4年?
这高考的存在,除了让他督促一下大宝赶紧去考试,以后好能功成名就给她养老以外,跟她一点关系都没有的。
感情还能在这稀奇古怪的方面等着她呢?
穿越小说里,也妹~说主角还能当命题组编书人啊?
夏黎摇了摇头,果断拒绝,“真要是换我出题,我怕初届高考的物理成绩平均分过不了20。”
笑死,就从她穿越到现在而言,别人家学物理学的是知识,她学物理学的是爆破。
别人粉尘爆炸、物体燃烧,合在一块的知识点是密闭空间粉尘弥漫燃烧会导致爆炸。
到她这儿就变成,多大的房间,放多少粉尘,爆炸出来能把密闭空间外面站多远的人崩死。
别人是铝发生反应,三氧化铁发生反应,氧化铜发生反应,二氧化锰发生反应。
到她这就是铝粉作为反应中的还原剂,在高温下提供电子,与氧化铁,氧化铜、二氧化锰等金属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直接弄出铝热弹,给敌人的军备来一个“大还原术”,装备变原料。
又或者是论:用塑料片、垃圾桶里捡来的电线、纸壳等原料,如何制造大型机械的替代品?
就她这种出题思维,真让她去高考命题学生能有几个及格的?
570万学生高高兴兴的去参加高考,结果成绩一出来物理一水的都十几分,心态还能不崩?
绝对成为世界级的笑话。
刘少英也想到了夏黎那走到哪儿,都能从周边环境陶腾出点武器,无论什么东西到他手里都会变成让人意想不到的成品的状态。
真让她出题,除非物理最后一节考,不然考生的心态怕是真的得崩。
她深吸一口气,“那编书呢?”
夏黎眨巴了一下眼睛,“你可以去问问陆定远,我的书面材料都写成什么样,在部队里这么多年报告都是他替我写的。
也可以想想我那些制造出来的机械电路图都是什么样的,我怕一般人看不懂。”
前者先不提,刘少英想起夏黎跟他们一起研究小白号时,小白号发动机里那一团复刻组研究人员解都解不开的电线。
听说研究超级计算机的时候,同组的科研人员也有同样的烦恼。
刘少英:……
果然,这孩子就不适合搞书面工作,“学以致用”方面的人才就应该去教书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