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那朕就随你走一趟?”正德皇帝起身说道。
正德皇帝跟随着王资的脚步,走出了东海酒楼。
一走出东海酒楼,王资就站在大门口,对着面前空无一物的广场喊道:
“那位要去流民安置点逛逛了,来点护卫!”
王资还没喊完,几十个锦衣卫好手与紫禁城护卫就从东海酒楼附近的几个建筑中走出。
王资见明面上有几十名护卫也差不多了,暗地里保护正德皇帝的护卫肯定之多不少,
“走呗陛下,咱们去流民们生活的地方看看吧。”王资对正德皇帝说道。
正德皇帝也早就知道了东海酒楼附近已经没什么平民居住了,就放纵了王资的高声呼喊。
几十人就这么嚣张无比的向金坷垃工厂区走去。
得益于王资的高呼声,锦衣卫直接将正德皇帝行走路上的所有路人都遣散了。
为了瞒过正德皇帝,锦衣卫们还直接扮演起了路上的商户和路人。
正德皇帝看着一路上繁华的京城,满意的点了点头。
王资看着正德皇帝满脸满意的表情,突然心生一计。
“公子你猜猜,这一路上的路人中有几个是锦衣卫。”王资恶趣味的向正德皇帝问道。
“嗯。”正德皇帝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本公子猜猜,本公子出行的话,路上行人最起码有三成应该是护卫吧?”
二人离开了东海酒楼后,王资就没有称呼正德皇帝为陛下了,而是称呼正德皇帝为公子。
“公子猜错了哦,公子你放心,这一条街上,有一个算一个,全是锦衣卫。”王资信誓旦旦的说道。
“不可能吧?”正德皇帝有些不相信的说道。
“公子不相信?那就随便问几个路人就好了。”王资答道。
“本公子就不相信了,因为本公子出行还能把半个京师的人都驱逐回家了。”正德皇帝不服气的说道。
正德皇帝主动带着王资走到了一个卖大饼的摊位面前。
“老板,大饼怎么卖?”王资向摊位摊主问道。
“五文钱两张。”摊主是锦衣卫,但是也早就做足了基础功课,娴熟的回答道。
“这饼用的什么面,面价几何?”王资向摊主继续问道。
“这……”锦衣卫摊主一下子答不上来了,他的准备功课中可不包含这个,锦衣卫赶忙回想起京师的正常面价。
可还没等锦衣卫曝出大明京师的面价,王资的问题又来了。
“你这摊位需要租金吗?租金几何?平日里卖饼后需要纳税吗?税金几何?”王资向摊主问道。
锦衣卫在这几个问题上倒是早有准备,可还没等他回答,王资就向正德皇帝说道:
“公子,这人绝对是锦衣卫,不是普通百姓。”
“王校尉从何看出的?”正德皇帝向王资问道。
“这位爷可不要瞎开玩笑,我哪里是锦衣卫?”锦衣卫摊主也说道。
王资微微一笑对锦衣卫摊主与正德皇帝说道:
“我都这样询问你了,还搁着镇定自若的卖饼?换正常摊主看着这么一大帮穿着官服的人过来问你纳不纳税早就跑路了,”
“我当初在宣武门外摆小食摊的时候,看见官服的爷过来,都是客客气气送好吃好喝的。”
“你倒好,连我都说出要查你账本的暗语了,你还不懂的孝敬我们?”
“你还敢说你是普通的摊主?”
“这位爷,大明可是有朗朗乾坤的青天大老爷做主,你可别胡说八道。”锦衣卫摊主继续嘴硬道。
王资冷笑一声:
“朗朗乾坤的青天大老爷做主?还是在大明?”
“呵,这么招吧,我用我的脑袋赌你是不是锦衣卫,如果你真的不是,我就会因为欺君之罪掉脑袋,如果你还敢否认,但最后我查出你是锦衣卫,那就按欺君治你的罪,如何?”
王资这一手看似莽撞且不可理喻的话,却是在自己深思熟虑之后考虑的,
王资必须让正德皇帝明白自己难以看见真实的大明景象,这样才能在金坷垃工厂中尽可能的用难得的真实去冲击正德皇帝的三观,
除此之外,王资也坚信自己在正德皇帝与刘瑾眼中,价值是远大于锦衣卫全家老小的,
所有王资不担心面前这个被自己认定为锦衣卫摊主的人翻脸不认人,咬死不承认自己是锦衣卫。
如果面前的锦衣卫摊主咬死自己不是锦衣卫,正德皇帝为了查明真相也会大动干戈来查清楚这个摊主到底是不是锦衣卫。
王资可是有百分之一万的把握确认这个摊主是锦衣卫的。
王资继续说道:
“当然,你要是现在承认你是锦衣卫的话,我也就当这事没发生过。”
“小旗,希望你郑重回答我。”
因为这个饼摊的摊主是以前经常从沐儿手中提货的一个锦衣卫,王资虽然没和他直接见过面,
但是王资站在东海酒楼二楼观看沐儿发放食品添加剂的时候,可没少见这个小旗。
王资从对方之前与沐儿买卖食品添加剂时候的服饰,就认出了这个人是个锦衣卫的小旗。
摊主一看王资都将自己的官职都说出来了,也就没再撒谎的想法了,老实的说道:“我的确是锦衣卫,您真是料事如神。”
“公子,咱们要不再问几家?说句实话,这一条街的摊主与食客,一大半都是我的老熟人。”王资一边说,一边指向了几名路上的摊主与食客。“那个是东厂的百户,那个是西厂的小旗,那个和我同级是锦衣卫校尉……”
“够了!本公子今日不是来和你看路上有几个行人是锦衣卫的!”正德皇帝再一次感觉自己被欺骗了,有些面带怒气的阻止了王资的发言。“本公子倒是好奇,你说那个流民安置点会不会也全是锦衣卫?”
“公子,你觉得我真的活腻味了吗?”王资先是和正德皇帝开起了玩笑,后又换上一张苦笑脸对正德皇帝说道。“大明流民问题一日不解决,我不敢活腻味哦~”
“……”正德皇帝无言以对。
王资的苦笑与那过于真实的“假话”,让正德皇帝一下子也不知道怎么反驳王资了。
王资与正德皇帝就这么一路沉默的走出了京师。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了京师后,王资与正德皇帝都敏锐的感觉到了路边的多了好多暗地里的目光观察着这一行人。
又走了三四里地后,一行人就走到了金坷垃工厂区。
此刻的金坷垃工厂区正在热火朝天的生产金坷垃化肥与淫奇欢合散。
正德皇帝是下了大朝才来找的王资,一行人行走速度又不算快,等到正德皇帝与王资等人进入金坷垃工厂区后,已经进入午时了。
金坷垃工厂一般是午时开饭,分批吃饭王资一进来就看见了几个熟络的工头正在带着流民员工队伍去食堂吃饭。
“王总裁,您又来了?”一名工头向王资打招呼道。
“嗯嗯。”王资点头回应道。
“王总裁?总裁是什么意思?”正德皇帝向王资问道。
“就是总裁缝师的意思。”王资随口胡揪了个理由后,就向正德皇帝说起了正事。“正好带你去食堂看看。”
王资带着正德皇帝来到了金坷垃工厂区的食堂,金坷垃工厂区内并没有太多的桌椅板凳,基本上就是员工们端着一个碗席地而坐,用勺子或者筷子吃着今天中午食堂的固定午餐。
王资带着正德皇帝以及几名锦衣卫来到了食堂打饭的窗口,几个妇人就开始帮正德皇帝与王资以及锦衣卫们打饭。
今日金坷垃工厂的食谱还是很单调,只有刀削面、豆面、莜面和窝窝头配菜。
刀削面也不是白面那种精粮做的,只是几种粗粮混合而成的面和成面团再削出来的。
“给我款款儿来上一碗刀学儿面。”王资操着一口流利的大同镇口音,向刀削面窗口的食堂大妈喊道。
在金坷垃食堂中,负责做刀削面的也是大同镇人,她们听见了这熟悉的大同镇话后,就多给王资的面哨子中挖了一些猪油和肉碎末。
“给我宽宽来上一碗刀雪面。”正德皇帝也学着王资的大同话,向食堂大妈喊道。
食堂大妈听出来正德皇帝的口音不对劲,有些疑惑的看向了正德皇帝。
“大妈,我朋友,也给他款款儿来上一碗哇~”王资对大妈说道。
“那就行,叫这小后生下次别瞎学人说话。”大妈看在王资的面子上,也给正德皇帝搞了一碗分量十足的刀削面。
王资与正德皇帝端着刀削面,找到了一个没什么人坐的地方,
王资直接一批古坐在了地上,拿起筷子开始吃起了刀削面。
“公子看见没,你要是不说大同话,那刀削面窗口的老大妈,都不会给你多挖面和肉沫。”王资一边吃,一边用筷子夹起一块小肉沫对正德皇帝说道。
“嗯,确实。”正德皇帝看了看自己手中的刀削面,又看了看身边人吃刀削面人手中的刀削面。
一小部分人手中的刀削面和王资手中的刀削面一样,满满一大碗就不说了,猪油和肉沫也不少;
但大部分人手中的刀削面中猪油和肉沫就少很多了。
“那这和你非要去大同府炼钢铁有什么关系?”正德皇帝问道。
王资继续吃着面,对正德皇帝说道:
“陛下,高炉炼铁中,对铁矿的消耗不大,主要是对煤矿的消耗极大。”
“可以说是一斤铁、十斤煤都不过分。”
“所以说运输煤炭炼铁远不如运输铁矿炼铁的成本低。”
“大同府身为京师附近山石煤炭最多的城市,在这一方面上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现代的炼钢技术中,炼钢其实是在铁矿石产地冶炼成本更低,
所以在二十世纪炼钢技术与运输产业成熟以后,各个国家都是将煤炭运输到铁矿石产地附近炼钢。
而在近代历史上,钢铁冶炼技术与运输技术的限制下,让铁矿石运输到煤炭产地炼钢的方法成本更为低廉。
所以在工业革命初期,几个重工业区,例如鲁尔区和曼彻斯特区,都是在当地有足够的煤炭产出作为基石,才让当地成为欧洲数一数二的钢铁产地。
但是在现在大明的科技限制下,王资不能直接将后世最顶尖的炼钢技术搬出来套用,
人类炼钢技术的进步都要相关产业的带动才行,王资也不可能跳过部分其他产业的相关科技,直接将二十一世纪最先进的冶炼技术拿出来使用。
不只是炼钢技术是这样的,其实人类自近代步入技术革命的时代以后,人类行业之间的关联都变得极其密切,
观察近现代的科技突破时,就会发现这项科技突破的时间点越靠后、就需要越多的其他产业做技术支持。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现代流水线需要电气化的普及才让流水线真正爆发出恐怖的生产力,
单纯的没有电气的流水线生产,甚至不一定能提高太多的生产效率。
连一个看上去只是简单分工合作就提高生产力的新式生产方式,都是依靠电气化普及的相关科技的帮助下,才真正发挥出光芒,就更别说其他技术性强的科技点了。
王资要一步步推动大明各个行业的科技,让它们环环相扣的配套提高,
这样才能真正将大明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当然,王资只提供生产方式改变为工业化以及社会制度改革为资本化,
至于在后面的科技和制度,那就是王资重点扼杀的对象了。
“但这也和你去不去大同府没什么关系啊!”正德皇帝还是不理解王资为什么非要去大同府搞炼铁。
“公子,吃口面,吃口面你就懂很多了。”王资大大吃了口刀削面,对正德皇帝说道。
“这……”正德皇帝看着面前的那碗刀削面,拒绝了锦衣卫用银针试毒的打算后,直接用粗制滥造的筷子吃起了一口刀削面。
正德皇帝该怎么形容这碗杂粗粮做成的刀削面呢?
三个字——辣嗓子。
对于一个没吃过粗粮的人来说,第一次吃粗粮就是感觉嗓子被刀刮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