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塔那摩湾的暗流,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汹涌。
麦克阿瑟在派出自己的特使怀着最后一丝希望与奔向哈瓦那的德国大使馆后,他本人就在自己那间象征最高权力的办公室里焦躁地踱步。
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都在焚烧他所剩无几的权威和耐心。
他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哈罗德、米勒、戴维斯等人正站在他心爱的战舰甲板上,对着华盛顿方向宣誓效忠的可怖画面。
“该死的……德国人,必须给老子快点!”
他猛地一拳砸在厚重的红木桌上,震得那盏黄铜台灯嗡嗡作响。
此刻,什么绅士风度,什么五星上将的矜持,都被这迫在眉睫的叛变危机碾得粉碎。
他唯一的指望,就是那个远在柏林与他并无深厚私交,甚至可能视他为棋子的德国宰相牢林。
他只能祈祷,祈祷对方能看清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祈祷德国人的效率能赶在舰队生变之前。
与此同时,哈瓦那德国大使馆内。
“奥托·冯·施塔默大使阁下,情况就是如此紧急,将军阁下恳请,不,是请求德国基于我们共同的战略利益,立刻伸出援手!”
麦克阿瑟的特使额头沁满汗珠,用最恳切的语气,向那位端坐在奢华办公桌后神色冷峻的德国大使重复着麦克阿瑟的请求。
施塔默大使那双蓝色的眼睛里一开始没有任何意外的波澜,仿佛只是在听一份关于加勒比天气的寻常报告。
柏林强调过,对联邦政府的态度敷衍即可,不需要太在意,也不要太不在意,德国是需要联邦政府帮忙牵制华盛顿,但就算没了联邦政府,也有古巴帮这个大忙。
直到特使再次强调“整个舰队有随时失控,投入工团怀抱的风险”时,他才微微抬了抬眼皮。
“我知道了。”
他的声音平稳得让特使心里打颤。
“麦克阿瑟将军的担忧我完全理解,一支拥有相当实力的舰队若倒向工团,无疑会在大西洋上给我国制造不小的麻烦。请回复将军,我国不会坐视这种情况发生,我会立刻将这一情况,以最高密级,呈报柏林。”
“还劳烦你告诉将军,请他耐心等待,并务必保持内部稳定。”
保持稳定?
特使内心苦笑,面上却只能连连点头:“是,是,大使阁下,我们一定尽力,但时间……”
施塔默抬手,制止了他后面的话。
“请勿担心。”
他语气淡漠:“请回吧。”
送走了焦虑的美方特使,施塔默立刻转身,对身后的机要秘书冷然下令:“用最高加密渠道直接联系无忧宫,这件事我们需要立刻报告给宰相。”
施塔默的内心没有他表现上表现出来的那么镇静,这件事一旦出现差错,那么美国将获得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这对德国是不利的。
信息通过加密电波,跨越浩瀚的大西洋,在短短的一个小时里就传送到了大洋彼岸的德国。
……
消息传达到德国的时候,德国正值夜晚。
林尚舟放下手中关于国内工业产能报告的文件,轻轻揉了揉眉心。
“打完二战我就把权力交接给路易斯。”
被政务折磨的宰相如是说。
这时候门被敲响,蕾蒂娅拿着刚刚送来的报告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名脸色紧张的官员。
“这么晚了是什么报告?”
林尚舟抬眉好奇的问道。
“宰相先生,是古巴那边的紧急消息。”
官员立刻回答道,蕾蒂娅把报告递给林尚舟,牢林接过报告,目光快速扫过上面关于“美国流亡海军潜在叛变”以及“麦克阿瑟紧急求援”的内容,他的脸上,没有露出丝毫的意外。
“果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他低声自语。
在联邦海军跟着麦克阿瑟跑到古巴的那一刻,林尚舟就预见到了联邦海军舰队的叛逃这件事,他也早就在思考如何应对各种可能。
不过这件事,他比麦克阿瑟知道的还要早,在华盛顿做出这个行动的那一刻,林尚舟就通过德国在美国的情报网络知道了这件事的风声。
他不会自己主动帮忙,直到麦克阿瑟求他帮忙。
“麦克阿瑟连自己的基本盘都快要守不住了。”
林尚舟轻轻哼了一声,将电文随手丢在桌面上,下一秒他也露出了释然的表情:“不过也怨不得麦克阿瑟,毕竟他是个陆军将军,不是海军将领,再加上被困在那地方。”
他挥了挥手示意官员离开。
“好了,你回去休息吧,我会安排人处理这件事情。”
“是。”
官员立刻转身离去。
待官员离开,林尚舟拿出了自己的通讯器给军情局打了过去。
不到五分钟,一位穿着合体西装,神情精干的中年男人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办公室,恭敬地站立在桌前。
“宰相先生。”
林尚舟没有寒暄,直接指向那份电文:“联邦海军有叛逃的可能,麦克阿瑟发来了求救信。。”
情报部门负责人脸上没有任何惊讶,只是微微颔首:“是的,宰相先生,我们监控到的零星信息也显示,联邦海军将领哈罗德等人与工团情报人员的接触正在深化,他们极有可能已经到了敲定细节的阶段。”
哈罗德他们瞒过了麦克阿瑟的人,但还是没瞒过德国布置在古巴的眼睛。
林尚舟轻笑一声:“是时候给那位焦头烂额的五星上将送上一份能让他安心,也能让他更加‘清醒’的礼物了,按照计划执行吧,要尽快把那些内容送到麦克阿瑟的办公桌上。”
“明白!”
负责人没有任何犹豫,立刻领命。
他清楚这个预案的核心,不是在物理上阻止叛变,而是在心理上彻底断绝哈罗德等海军军官,以及更多摇摆者,对工团那不切实际的幻想,要用最残酷的“现实”,砸碎他们回归的迷梦。
在过去的时间里,德国在美洲的情报人员收到过这样一项任务:不去搜集什么最新的军事情报,也不是去策反什么关键人物,而是去“收集”过去一段时间内,由美国国内那些或大或小,但或多或少都谴责过以及报道过极端工团分子暴行的报社所印刷发行的报纸。
这些报纸上必须包含特定的内容,针对“前联邦军队余孽”、“旧政权军官家属”、“潜伏的阶级敌人及其同情者”充满敌意、煽动仇恨,甚至暗示或公开呼吁进行清算管制的言论报道。
寻找这类报纸,对专业的情报人员来说易如反掌。
联合工团一家内部就派系林立,更别提联合工团还没能完全彻底肃清国内的资产阶级残余力量,那些以极端行为为荣的人用自己的报社大肆要求对前朝余孽进行彻底的清算,在报纸上大放厥词,而那些对工团有偏见,敌视工团的人则借着这一机会大肆抨击联合工团。
过去这些言论被柏林的情报分析官们视为工团内部不稳定的信号而记录下来,情报人员也把他们收集起来送到了上级要求的在古巴的同僚手中。
如今,它们成了最致命的武器。
很快,一份份保存完好的报纸被秘密汇集起来,情报人员们熟练地将其中那些标题最为惊悚,内容最为极端,措辞最无人性的文章用红笔清晰地圈出:
《警惕阶级敌人伪装,前联邦军官家属必须接受全面审查!——芝加哥工人之声》
《革命的铁拳不容仁慈!清算旧军官资产,补偿受难工人阶级!——红色灯塔日报》
《他们享受了太久的特权是时候让那些“将军夫人”和“少爷小姐”体验劳动改造了——〈先锋周刊〉》
《隐藏在社区里的毒蛇:论加强对可疑分子(包括前政府人员亲属)监督的必要性——真理报》
《对无辜者施以暴行就是工团主义所倡导的吗?——萨克拉门托日报》
《针对无辜者的极端行为必须被制止,否则华盛顿就和过去的美国无异——联盟报》
这些报纸被整合到了施塔默的手里,而他让下属把这些报纸送到麦克阿瑟的手上。
......
关塔那摩湾,流亡政府驻地。
麦克阿瑟一夜未眠,眼中的血丝如同蛛网。
他刚刚听完特使那算不上好消息的汇报。
“德国人知道了,会上报,让我们等。”
这种官僚式的回应让他心头那股无名火越烧越旺。
就在他要按捺不住,考虑是否要先下手为强,冒险逮捕几个可疑分子来敲山震虎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他的幕僚长带着一个没有任何标记的厚实文件袋,神色凝重地快步走了进来。“将军,德国人送来的,指名必须由您亲启。”
麦克阿瑟瞳孔一缩,猛地起身,一把抓过文件袋。
入手沉甸甸的,里面显然不是普通的文件。
他迅速挥手屏退了幕僚长,独自一人撕开了封口。
里面没有信函,没有说明,只有一叠清晰的黑白照片与一沓报纸。
照片的内容是一张张一批人对另一批人的迫害行为,而报纸则是美国各报社对这些极端行为的抨击,上面那一个个被红圈醒目标记出来的文章标题和段落,狠狠地进入了他的视线。
“……必须接受全面审查……”
“……清算旧军官资产……”
“……劳动改造……”
“……加强监督……”
每一个词,都精准地捅在了麦克阿瑟,也必将捅在哈罗德那些心怀侥幸的军官们最脆弱、最恐惧的地方。
“哈哈哈哈哈哈!”
麦克阿瑟先是愣住,随即发出了一阵笑声,笑声中充满了无尽的嘲讽与自嘲
他明白了,全明白了。
德国人不仅收到了他的求救,他们甚至早就遇见了这些事情,否则不可能只过一晚上这些内容就会被送到自己这里。
“好!好得很!”
麦克阿瑟死死攥着那些照片:“哈罗德!米勒!戴维斯!还有你们那些做着回归美梦的蠢货,都给老子睁开眼睛看看,看看你们想要投靠的是一群什么东西!”
他能想象到,当他把这些东西摔在哈罗德他们脸上时,那些家伙会是什么表情,他相信哈罗德这群家伙得到了工团特务“保护你们家人”的保证,但是在保证之前,这些内容能够证明另一件事,那就是极端分子早就开始了对他们家人的迫害。
麦克阿瑟知道是极端分子,但他只要稍微做点手脚,让这群意图背叛者看到照片和部分报纸,他们就会相信是联合工团在迫害他们的家人。
还有什么比这更讽刺?更致命的背刺?
德国人这一手太狠,是打蛇打七寸,这也让麦克阿瑟感到了深深地恐惧,德国人早就预料到了这种事情.....
“幕僚长!”麦克阿瑟对着门外厉声喝道。
幕僚长应声而入,看到将军脸上那诡异兴奋的表情,不由得一愣。
“立刻秘密召集哈罗德少校,米勒中校,戴维斯少校……还有那个安德森中校到我的办公室来。”
“另外,让卫队做好准备,没有我的命令,一只苍蝇也不准飞出去。”
他顿了顿,将手中那叠照片重重地拍在桌子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我要请他们看一场……好戏!”
一场由德国导演,他麦克阿瑟亲自出演,足以粉碎所有叛变幻想,将那些摇摆者重新逼回绝路的好戏。
幕僚长目光扫过桌上那些触目惊心的照片标题,瞬间明白了什么,脸色一白,立刻躬身:“是,将军!”
他快步退了出去,办公室内只剩下麦克阿瑟粗重的呼吸声。
他走到窗前,再次望向港湾里那些灰色的战舰,眼神中不再仅仅是焦虑和愤怒,更增添了一份狠厉和即将发泄的快意。
风暴终于要在他麦克阿瑟的掌控下,以他期望的方式降临在这片困守之地了。
而这一切的转折点,都源于柏林那位的“礼物”。
林尚舟只是轻描淡写地动用了一点情报资源,就将远在加勒比海的危机,导向了对德国最有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