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
沙皇拿着手中的报告忍不住大骂。
“叛徒!懦夫!废物!”
刚刚他收到了一封高加索总督送来的信,布兹科夫少将本该率领一个哥萨克旅和一个炮兵连,沿锡尔河旧道穿过沙漠攻打浩罕汗国。
然而在穿越沙漠时布兹科夫少将突然率领少量亲信叛变,在杀光了队伍中的反对派之后便投降了浩罕汗国。
事实上俄国自己也从未停止过对中亚三汗国的探索,浩罕汗国控制着费尔干纳谷地,以丝绸和棉花闻名;布哈拉酋长国则是从古波斯起便是中亚重要的贸易枢纽,希瓦汗国则最为强大盘踞在阿姆河下游的绿洲。
自彼得大帝时代,俄国就想将这些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以开辟前往印度的道路,完成自己获得出海口的梦想。
俄国正规军如此大规模的投敌让尼古拉一世丢尽了颜面,不过更加耻辱的是他才刚刚褒奖过那位前往浩罕汗国的布兹科夫少将,他在嘉奖上状声称对方忠勇有佳...
这次远征的组织者涅谢尔洛夫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道。
“沙皇陛下,布兹科夫少将可能有什么苦衷...”
尼古拉一世回头冷笑道。
“什么苦衷?让他屠杀我的士兵,并把我的军队送给那些土着?”
“陛下,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件事和英国人脱不开干系...”
涅谢尔洛夫的说辞把尼古拉一世气笑了。
“你手下的外交官都是做什么的?怀疑?猜测?我要你们有什么用!”
尼古拉一世一把将涅谢尔洛夫推倒。
“每年几百万卢布的经费都被拿去喂狗了吗?”
其实几百万卢布的外交经费算不上低,但也绝对算不上高,尤其是在列强之中,与英、法、奥三国的外交经费相比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亚历山大·谢苗诺维奇·缅希科夫出列说道。
“陛下,不管布兹科夫少将和他的人出于何种理由,他们背叛了俄罗斯帝国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现在应该派遣一支讨伐军迅速平定此事以挽回颜面。”
“缅希科夫亲王,那是一片沙漠,讨伐军并不是你想派就能派的。我们必须要考虑如何穿过那片沙漠,1839年瓦西里·佩罗夫斯基将军就曾率军远征希瓦汗国。
在那次远征中,我们损失了五千匹骆驼和三千名士兵...”
战争大臣亚历山大·切尔内绍夫则是说出了关键所在中亚三汗国固然凶悍,但真正拦住了俄国去路的却是恶劣的气候和无情的沙漠。
如果走不出那片沙漠,派出多少军队都是白搭。
其实布兹科夫少将之所以会选择叛变就很有可能和当地环境有关,不过虽然有人想到了这一切,但却没人会说出来。
“该死!布兹科夫那个该死的骗子!我一定要杀了他,然后把他的脑袋挂在陈列室的墙上!”
尼古拉一世显然还在气头上,但却有些无可奈何也只能是无能狂怒,毕竟他不可能真的让人把沙漠填平。
“陛下,我们可以继续移民实边,在边境建立据点。这样我们就能缩短远征的距离。”
尼古拉一世点了点头有些无奈地说道。
“就这么办吧。”
亚历山大·谢苗诺维奇·缅希科夫的建议听上去十分中肯,但实际上这个计划已经启动十多年了。
此时正是因为按照高加索军区的判断才有了这次远征,然而结果却并不理想。
“陛下,还有英国人,他们太可恶了!如果不是他们一直从中作梗,阻挠我们的计划,我们早就打到阿富汗了!”
涅谢尔洛夫之前丢了面子,此时必须找回场子,否则他的下场不会好过。
那涅谢尔洛夫是否是信口胡诌,只为挑动矛盾呢?
其实还真不是,资助中亚三汗国和阿富汗的事情英国人还真没少干。
尤其是俄国人的计划,每一次都会被英国人提前通知给中亚三汗国。
如果没有英国人的情报,那些土着王国的军队也不可能每次都以逸待劳精准阻截俄国人的远征军。
“该死的英国佬!他们怎么总是阴魂不散?巴尔干和车臣也有他们的影子。”
尼古拉一世真的很头疼,英国人似乎一直在针对自己,并不希望自己将俄罗斯的秩序带到那些野蛮之地。
“陛下,阿拉斯加也有英国人的活动,他们蛊惑当地人和我们的移民开战。虽然我们取得了胜利,但是冰原太大根本无法全歼敌人...”
涅谢尔洛夫当然是选择趁热打铁,刚好尼古拉一世就吃这一套,他被气得不行。
“陛下,我请求您让我的儿子格鲁基替我戴罪立功,给他一支军队让他为您攻下浩罕汗国。”
尼古拉一世有些心动,他知道格鲁基确实是一个很棒的小伙子,有胆识,有能力,曾经率领200多哥萨克进山追赶叛军,不但击败了是自己三倍的叛军还成功打通了一条商路。
沙皇脑中浮现出中亚的地图,看着它一点点变成俄罗斯的颜色。那片广袤的土地终将属于俄罗斯,白色棉花,璀璨的黄金,瑰丽的丝绸都是他的,他的...
然而尼古拉一世的终极目标始终是夺回君士坦丁堡,他不想再继续分散兵力了。
“加强边境的防御,派出使者让他们遣返布兹科夫。”
沙皇的命令让在场的大臣们都怀疑自己是否是听错了,毕竟按照以往的经验,不管能不能成功,尼古拉一世都会试上一试,绝对不会示弱。
此时沙皇又喃喃自语。
“中亚会是我们的,谁也阻止不了这件事。
但不是现在...”
俄国人所不知道的是此时叛徒布兹科夫正在返回圣彼得堡的路上,不过只有一颗头颅。
事实上之前的战斗吓坏了浩罕汗国,他们在接到了英国人情报的前提下设伏,结果自己国家以逸待劳的精锐部队居然被俄国远征军打的溃不成军。
那些死去的士兵和马匹甚至成为了俄国人的干粮。
好在浩罕汗国的指挥官带着自己的亲信将俄国人引到了沙漠深处,最终迷失了方向的俄国远征军只能选择向浩罕汗国投降。
如果不是那些勇士的牺牲,俄国人说不定真可以凭借人和马的尸体走过那片沙漠。
虽说布兹科夫已经投降,但浩罕汗国的君主穆罕默德·胡多亚尔汗却并不放心这么一个强人待在自己身边。
于是乎在晚宴上杀死了布兹科夫,并将其头颅送给了沙皇。
穆罕默德·胡多亚尔汗其实地位并不稳固,更不想做英国人的挡箭牌,所以决定向沙皇示好以求苟延残喘,毕竟他不确定下一次俄国远征军到来时是否还有勇士将俄国人引向沙漠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