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发展

那里有奴隶,有土地,有农耕基础,和大宋隔着一个中京道,同时又离獐鹿二岛不太远,货品可以通过辽河运输,距离辽河口如今重要的宋辽商品交换港口耀州,不过两百里水道,宋人的机械可以方便抵达。

除了本地辽人与渤海人矛盾尖锐,以及来自东北的女直威胁之外,可谓得天独厚。

但也正因为如此,将辽阳建设成一个大粮仓,对军事的帮助尤显突出。

因此无需过多考虑,耶律洪基便将宋人帮助建设水利的地区圈定在了东京辽阳。

耶律洪基圈定辽阳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宋人如今对那里其实已经不是完全陌生,无数冒险家带着商品打通关节,早已深入到了辽阳府,在那里和渤海人、女直人、辽人做起了皮毛和药材生意。

利润最大的商品,不是骏马,不是人参,而是辽国铁令禁止对外贸易的贡物——海东青。

海东青的品类很多,根据其羽毛颜色、眼神、骨架的不同,可分为“红毛”、“草白”、“青爪”、“青嘴”、“青眼”、“葡萄”等多种。

一般的海东青尾羽有十二翎,而真正的极品,则有十三翎,称为“十三黄”。

一头上品的十三黄雌隼,能够擒住比自己身体大几倍的狐狸。徐国长公主府蓄有一头,王师约花了整整五万贯购得,珍爱异常。

五万贯!开封府里五个大院,尉氏中牟两万五千亩上田,一头鹰隼就能换得,这是多大的利润?!

和辽人的协定谈好了,十个农庄换一年岁币,这笔生意让朝中人人见到苏油都竖起大拇指。

见过做生意心黑的,却真没见过这么黑的!

也就是辽人有五年绢钞打底,才敢这样乱来!

不过生意谈完了,大宋这边的使团成员却颇废考量。

老一代的郏亶、沈括、李老栓、李拴住等人现在都是宝贝,最终苏油给牛温舒推荐了李庸童鞋。

这位同志年富力强,其曾祖李老栓是我朝矿业勘探的先驱,曾在蜀中富顺监打出了三百丈深的盐井,其父李拴住是我朝四通商号勘探司司首,因开采油田有功被先帝特擢升为工部侍郎,赐名李擎。

啊对了,贵朝神泉县的五龙井就是拴住老哥的杰作,还有獐鹿二岛海关城港也是。

李小郎君家学渊源,又有理工背景,青出于蓝。

这几年在河西搞水利,在祁连山麓修了个水库,溉田十五万顷,还从西域学到了一种技术,通过管道将水送到了沙洲戈壁,种起了葡萄。

现在西域葡萄酒在大宋高层卖到了飞起,白鞑两部离开河西的时候,不少男丁什么都不带,将一年积蓄全部换成葡萄酒你敢信?!

拴住老兄牛温舒还是知道的,因为打出五眼喷泉,让陛下大乐,甚至特意为它们修了一座县城作为捺钵之用,这神技在辽国都快传为仙术了。

李庸作为使团头领,让辽国人非常满意,只是他们不知道,这娃还多年从事谍报工作,曾经长期出没青唐西夏。

当年在童贯和王厚另有重任之后,他就是陕西三路都经略司掌机宜厅事。

金秋十月,李庸风尘仆仆地从凉州赶回汴京城,就立刻被擢升为昭宣使,枢密副承旨,提举赴辽国水利事,带着两百人的工程勘察队伍,以及十套农庄设备、粮油种子,和牛温舒一起乘坐朝廷特批的漕船赶往登州,从那里搭乘海船入辽。

料理完这件事儿,四通商号第一次资产拍卖开始举行,其中石家直接以高出拍卖价七成,也就是资产估值溢价两成的价格,拍得郑州机床厂的资产。

其余各家勋贵,分别拍得了商州五金厂、岷州毛纺厂、兰州皮革厂等第一批清理好债务资产,估值好的大厂。

这里边有多少白手套,苏油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自己的第一批资产套了现,转到了皇家慈善基金,又从皇家慈善基金账户转到了京师大学堂专项账户。

苏油这才正式走流程,上书朝廷设立京师大学堂,高滔滔也走流程,下两制上官员商议。

司马光也走流程,初步分析了苏油所建议的这所学堂,需要的地皮、资金等需要,要求苏油拿出规划预算。

苏油按照流程上报了预算规划,朝中立刻就炸了锅。

苏油的计划,这所学堂将耗资四千万贯,分五年投入,一年高达八百万贯之巨!

在一片抵制声中,高滔滔下了中旨,大宋最重视文教,这所学堂要是该建,那就别省!

皇家慈善基金决意拨给专款,不费朝廷岁入,由司徒提举,在汴京西边六十里的中牟,营建京师大学堂!

这个地方是苏油选定的,汴京城的花花世界太过诱人,只看太学学宫文庙周边几条街就知道,全是娼馆,不是什么搞学术的正经氛围。

而且京师大学堂搞起来之后,很多课题是国密级的,放到稍微偏僻,人流量少点的地方比较好。

而且中牟如今是汴京的蔬菜肉类基地,通铁路和漕运,离郑州一百四十里,离汴京六十里,都不远。

既方便和郑州工业基地搞产学研一条龙,乘坐火车入京也就一个小时。

……

金秋十月,是丰收的季节。

一列从汴京驶出的火车,在中牟短暂停留之后,又继续向洛阳驶去。

扁罐早就等在这里,对车上下来的两人施礼:“佣哥儿,父亲。”

苏油对扁罐说道:“走吧,去庄上,带佣哥儿出来一次可不容易,我们抓紧。”

上了马车,苏油给赵煦介绍中牟的大体情形:“尉氏、中牟、东明的发展,最初是响应当年先帝增设三畿四辅,解决汴京城人口过度集中拥挤问题的旨意。”

“苏家当时在三处都购了庄子,其中尉氏和东明的陛下都已经去过了,中牟却还是第一次来。”

“东明的发展主要靠博彩,那里森林繁茂,是权贵们的猎庄集中地,主要驯养高级赛马、猎犬、猎鹰,定期举办赛马,马球,围猎等活动,陛下也参与过两次。”

赵煦点头:“嗯,皇家慈善基金每年要举行两次锦标赛,我代表皇家出席过。国夫人还带我去森林里打过猎!”

嗯?!我怎么不知道?

苏油对那些东西不感兴趣,因此每次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去猎庄都是石薇带着,他是能躲就躲,东明那边都没去过几次。

算了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苏油接着说道:“尉氏则是冬蔬菜基地,那里利用温泉,魔芋胶薄膜大棚,发展起来冬蔬菜种植业,水产业,并且依托司农寺,四通商号农业司,进行新型农作物研究栽培,观赏鱼培育。”

这个赵煦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他跟生母朱贤妃至今还在亲自参与从尉氏农庄领到的一个项目,而且还有了科研成果。

如今他的青鱂鱼已经培育出了两个品种——朱凤与红白。

朱凤颜色鲜红,鱼鳍也变得比普通白化青鱂更长。

红白则是红底白花,赵煦的生母朱贤妃非常喜欢。

苏油继续说道:“中牟就是普通的粮油蔬菜禽蛋肉奶基地了,主要就是供应汴京城百姓生活所需要农副产品,因为有了铁路之便利,发展极快,如今已经成为了人户八万的大城镇,它路很多上州的户口都赶不上它。”

赵煦说道:“这就是当年移出汴京的那些人?”

苏油点头:“对,当年从汴京移出的人,包括了厢军,内八作工坊军,上四军中的养老军,以及京郊五等户与赤贫户。”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大隋武神宇文成都九州恃风雷三国:最强谋士大秦之纵横天下柒合我在洪武开商铺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俺老爹是程咬金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崇祯聊天群文化穿越之旅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都穿越了还不兴我和李二对着干?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月华长安三国秘事红楼生存录应如妖似魔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回到大汉打天下帝王之名【完结】废柴夫君很禽兽:强吻午夜情人无双大炎:我打造一个盛世炎朝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晋末多少事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长歌当宋穿越大明,吊打诸国亮剑:我只打硬仗帝梦未央大明1840师姐别想跑,母后赐婚了!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重生之毒女世子妃木子的北宋生活大秦:开局捡个小媳妇儿北汉风云录唐朝那些事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都是来干活的生在乱世,活在深山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太孙收手吧,您登基一月灭了九国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大秦:开局一只马蜂王小明加油,下一个世界等着你!三国:开局天宝将军,举鼎震董爹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娘要供读书郎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大宋:三元及第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乾元盛世系统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山河鉴:隋鼎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医女楚汉行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大秦:开局人屠,杀敌就变强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大楚最惨驸马,开局遭背叛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时空基石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逃荒是不可能的大明太监秘史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祖宗们,时代变了穿越大唐,全靠小公主!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金沟枭雄:从伙计到东三省巡阅使我的99位大佬夫人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开局乱世成流民,我携妹打天下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三国群美传红楼:燕王开局,截胡和亲探春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大明:老娘,别拦着!妹子快救咱魂穿李承乾,李世民被整麻了全族扶我青云志,我赠族人朱紫袍穿越之侯府千金外传世态炎凉,天生我才撞南墙魅力太高也是错?曹操都成迷弟了我的AI我来养大唐:投资武则天我成了万古一帝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流放路上,从征服女帝开始称霸双经问渡风起赣南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闲话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