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4日。
维也纳。
自从利贝雷茨工人运动爆发之后,瞬间整个波西米亚地区,大大小小的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奥地利工党,德意志工党,德国工党,捷克工党,德国民族党,捷克民族党……
各种让人意想不到的组织,都在招兵买马,或者扶持势力在波西米亚搅动风云。帝国皇帝鲁道夫不得不亲自指挥镇压当地的叛乱活动。
“陛下,现在波西米亚的局势十分混乱,不过有三股势力已经成势,分别是工党组建的波西米亚联盟,他们占据了波西米亚许多城镇和地区,对我们的威胁最大。”
“然后是捷克民族党的叛军,它们活跃于波西米亚南部和东部,妄图把波西米亚从帝国中分离。”
“最后是西北的德意志民族党,这个所谓德意志民族党背后貌似是德国方面支持。”
听着手下的汇报,鲁道夫怒火中烧,尤其是最后一个情报,他问道:“德国人不给我们说法么?”
手下战战兢兢的回复:“德国方面说这个所谓的德意志民族党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如今德国是德国民族党当权,至于说这个所谓的德意志民族党是什么东西,显然和他们脱不了干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德国民族党,德意志民族和奥地利民族党完全可以看做一股势力。
鲁道夫直言不讳的揭露说:“这个德意志民族党很显然就是德国人搞出来的小把戏,看来,经过了这么多年,普鲁士对于大德意志依旧不死心。可是,他们以为推翻了我们,德国就能把奥匈帝国吞下么?”
“本来我们和德国一起,才是稳定欧洲局势的重要基石,现在德国在阿道夫的领导下,俨然要打破这种局面。”
“既然如此,那就不要怪我们不客气了,传令西部的军队,对于任何所谓的德意志民族党武装势力,统一按照工党处理。”
波西米亚方面的问题十分棘手,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经济危机和捷克民族主义迭加。
经济危机下大量工人失业,导致工党的崛起,而波西米亚的民族主义从奥匈帝国建国之前,就一直存在。
这次波西米亚之所以局势恶化的如此之快,其实也和一战有关,一战期间,奥匈帝国可是动员了大量兵力,波西米亚自然不能例外,也有大量人员被应征入伍。
在战争结束之后,帝国的百万大军自然也就被解散,对于波西米亚这种工业高度发达的区域,士兵退役回归后,自然是大量回归工厂工作。
但是,因为经济危机的爆发,这些原本有军队服役经历的工人,大量失业,他们迅速被工党还有民族主义分子收编,然后成为其武装的主力。
而波西米亚又是奥匈帝国军工重地,同时也是边境区域,这使得波西米亚的乱党,想获得武器的途径也并不缺乏。
有经验的兵源,有武器来源,所造成的结果也可想而知,同时,在军官方面乱党也有充足储备。
比如工党背后的苏联,亦或者是民族党背后的德国,他们都派出了军事人员扶持各自的势力。
现在的波西米亚实际上已经半脱离了奥匈帝国的统治。
因此,鲁道夫面色严峻的说道:“如果波西米亚的战事一直拖下去,整个帝国都将彻底陷入动荡之中,彼时,我们的敌人不仅是帝国内部的别有用心之徒,还包括意大利,波兰,塞尔维亚,甚至是苏联和德国等等境外势力。”
一头雄狮倒下的时候,周围的鬣狗会毫不犹豫的围上去,把这个昔日的霸主彻底消灭掉。
鲁道夫心里其实已经十分悲观,他并不认为奥匈帝国还有存在下去的可能性,至于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只能说这些措施生不逢时,如果在几十年前,奥匈帝国能够落实,这个帝国或许还有拯救的可能性。
同时,这些改革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即便现在落实,也无法收拢民心。
奥匈帝国的各族民众,并不会因为哈布斯堡家族的转变,就对他们感恩戴德,毕竟他们建立独立政府之后,新政府同样可以落实这些改革政策,甚至比哈布斯堡家族做的更好。
就像选举,这项基本的政治诉求,奥匈帝国政府就不可能完全放开,而新的民族政府就没有任何顾虑。
现在,奥匈帝国已经病入膏肓,尤其是人心上的背离,几乎是无解的,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是奥匈帝国人,本身奥匈帝国就不是一个统一共识的国家,是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合称,人心不齐,从奥匈帝国建国那一天起,散伙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鲁道夫只能尽可能的拖延最终结局的到来。
……
夜晚,美泉宫的书房。
鲁道夫皇帝把皇储卡尔叫过来。
“卡尔,接下来我要交给你一个任务,那就是把皇室产业向东非转移。”
卡尔皇储也就是鲁道夫皇帝唯一的儿子,本时空里,鲁道夫有一儿一女,大女儿早已经嫁人,至于卡尔一直都被当做储君培养,在弗朗茨还在世的时候,就对这个孙子极为宠爱。
卡尔皇储面色凝重的问道:“父皇,难道帝国局势已经恶化到了这种程度么?”
鲁道夫皇帝有些无力的叹息道:“虽然不想承认,但是哈布斯堡,乃至奥匈帝国未来的都是晦暗的,有一点可以肯定,帝国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因此,我们哈布斯堡也要放手一搏,但是在此前,皇室绝对不能重蹈覆辙,沦落到沙俄皇室的处境。”
“你还有你的母亲,以及其他大部分皇室核心人员,都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我不希望看到沙俄皇室灭门惨案在奥匈帝国的重演。”
卡尔张了张嘴:“那……父亲,你!”
鲁道夫皇帝脸色坚定的说道:“我要留在这里,战斗到最后一刻,这样还能给我们哈布斯堡家族在这片土地上数百年的统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只有这样,未来哈布斯堡或许才有在奥地利重新归来的可能性。”
当然,这种可能性只是说哈布斯堡家族未来重归奥地利生活,工作,至于恢复君主制,那就是妄想了。
卡尔皇储:“父亲,或许不用如此悲观,家族在帝国也并不缺乏支持者。”
鲁道夫摆摆手说道:“没有用,我们确实还有很多支持者,但是他们本身就不占据优势,最重要的是,奥地利出了问题,没有奥地利作为基本盘,帝国解体根本无法避免,即便奥地利人支持我们,结局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鲁道夫的认知很清晰,毕竟前世苏联解体,俄罗斯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是即便俄罗斯真支持苏联继续存在,苏联解体的结局就可以避免么?只能说难度极大。
而作为哈布斯堡家族统治核心的奥地利,在帝国中的作用,甚至连苏联里的俄罗斯都比不了。
俄罗斯的人口,工业,经济等等都占据绝对优势,而奥匈帝国里,奥地利人口和匈牙利也就半斤八两,其他民族人口也不差太多,就比如捷克人,波兰人,他们只比奥地利和匈牙利人口少一半,都在五百万以上。
斯拉夫人如果看做一个整体,那就更多了,除了之前说到的捷克人,波兰人,还有熟知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斯洛伐克人和塞尔维亚地人以外,在奥匈帝国里乌克兰人的数量也接近百分之七。
最后还有意大利人在奥匈帝国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即便不把斯拉夫人看做一股势力,他们单个民族,对上奥地利也很难对付,就比如最少的斯洛伐克人,在奥匈帝国也有一百多万人口。
这样,即便把奥地利人和斯洛伐克人组成一个国家,也会产生民族问题,更别说奥匈帝国的情况远比这复杂的多。
经济上,奥地利也没有绝对优势,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在波西米亚,农业在匈牙利等区域,奥地利唯一值得称道的也就只有金融业,但是在混乱时代,想靠金融业制衡其他区域,几乎不可能。
说更难听点,奥地利甚至对其他区域的依赖性更大,而苏联治下的俄罗斯就不是这样,在苏联解体前,俄罗斯基本上什么都不缺,金融,工业,科技,农业,军事样样俱全。
所以,奥匈帝国如果解体,世界没有任何国家会感到惊讶,而前世苏联解体,就更出乎当时人们的预料了。
鲁道夫说道:“帝国内部的民族问题,即便是我,也没有任何办法和头绪解决,现在,局势混乱,就更无法阻止这一大势的发展了。”
“现在帝国的形势,就是上帝来了,也不可能重新把帝国整合为一个整体,所以,皇室最重要的就是减少损失。”
“我们手里至少还掌握着海量的财富,如果不早做打算,那沙俄皇室就是前车之鉴。”
尼古拉二世把阿列克谢送出去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做到这一点,鲁道夫自然不希望哈布斯堡家族数百年来积累的财富,落入敌手。
他接着说道:“至于让你们去东非,这也是最好的结果,一直以来,莱茵皇室和我们的关系最密切,而且你的叔祖父也在那里,他在东非很有声望,可以提供庇护。”
卡尔的叔祖父,也就是鲁道夫皇储的叔叔,恩斯特的岳父斐迪南大公,依旧还在世,而他又是东非海军的缔造者,一直都在东非养老。
这个时候,去投靠斐迪南大公,实际上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斐迪南大公没有子嗣,卡尔过去后,可以接手他在东非的人脉,帮助哈布斯堡家族在东非顺利发展。
毕竟,斐迪南大公在东非的人脉可是很强悍的,尤其是海军方面,许多高层年轻时都在斐迪南大公手下做事。
当然,即便没有斐迪南大公这层关系,哈布斯堡家族去到东非,也不会过的太差。
鲁道夫皇帝说道:“到了东非以后,你们也别想着日后恢复奥匈帝国,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可能重新回到欧洲,最多就是在奥匈帝国,匈牙利等地区独立发展。”
鲁道夫并不打算也搞出一个奥匈帝国流亡政府来,因为这太不切合实际了,而且海外复国,完全就是一个无底洞,就算哈布斯堡家大业大,也经不起折腾。
他已经很明白,假如奥匈帝国解体的话,君主制在这片土地上,就彻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至于匈牙利,达尔马提亚这种可以接受君主制的地方,最后也只能当一个“虚君”,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且要承担巨大的政治风险。
就比如工党,如果他们真在奥匈帝国建立政权的话,别管是不是“虚君”,那肯定都是要清算的目标。
鲁道夫皇帝说道:“总而言之,加入帝国的局势不可挽回,你们不要有任何妄想,老老实实的留在东非发展,实在想折腾,也不要回到欧洲。”
“欧洲没有任何操作的空间,尤其是帝国范围内,我有预感,即便帝国真的垮台后,各个民族也不可善罢甘休,未来这里会是欧洲风暴点,就像巴尔干半岛一样,没有几十年时间,很难平静下来。”
他的这种判断,是源于奥匈帝国糟糕的地缘位置,在帝国还存在时,凭借强大的国力,奥匈帝国可以维持区域内的稳定,可一旦帝国解散,这里将会成为其他国家,尤其是苏联和德国博弈的重点区域。
还有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等等国家和地区,也虎视眈眈。
不说外国干预,独立后各国和各个政权的扯皮,短时间里就别想安稳,包括人口问题,领土问题,还有帝国资产的瓜分等等,都是一笔烂账。
想到这里,鲁道夫冷哼了一声:“帝国内部那些虫豸,就让他们使劲作吧!等到帝国真的完蛋,到时候,看他们如何收场。”
“我们在的时候,他们或许可以不满我们的统治,等哈布斯堡真的离开,他们别以为就真的挣脱束缚,德国和苏联等国家,同样不可能放过他们。”
“奥匈帝国说是列强,实际上只是各族的避难所,而他们想拆掉这个避难所,就必然要承担外部狂风骤雨的摧残。”
鲁道夫皇帝对于帝国里的各方势力,怨气是很大的,虽然说哈布斯堡的存在,确实阻碍了帝国发展,可从良心上来说,正是哈布斯堡家族存在,维持了帝国的过去的统治,奥匈帝国再不堪,总比周边那些小国,弱国日子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