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匈帝国里,克罗地亚一直都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区域,长期以来,克罗地亚在行政上都属于匈牙利的一部分,但是又有一定的自治权,克罗地亚之于匈牙利,就类似匈牙利之于奥匈帝国。
克罗地亚拥有自己的议会,政府,教育、法律和宗教管理体系,俨然匈牙利版的国中之国。
十分滑稽的地方在于,奥地利曾经试图同化帝国其他区域,匈牙利是最大的阻力,但是匈牙利又在其区域内推行匈牙利语和文化,其中就包括克罗地亚,遭到了克罗地亚人的强烈反对。
随着时间发展,克罗地亚的民族独立意识也愈发强烈。
萨格勒布市。
这里是奥匈帝国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王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1933年的萨格勒布市人口大约在十八万左右,萨格勒布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迅速扩张,1930年代继续增长,但受经济大萧条影响,增速放缓。
经济危机对萨格勒布市和整个克罗地亚的的冲击相对较小,因为克罗地亚可以说是帝国内部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
奥匈帝国本身是一个半工业化国家,其中匈牙利部分更是以农业为主,而在之前匈牙利政府的规划中,克罗地亚更是匈牙利的原材料和农产品供应地。
所以,当前的克罗地亚整体上依旧属于农业社会,这从克罗地亚最大的政党就可以看出来,克罗地亚最大的政党是克罗地亚农民党,他的主要支持者就是农民该有中产。
不过今天克罗地亚的主角并不是克罗地亚农民党,而是克罗地亚其他小党派。
在萨布格勒郊区,一场联合秘密会议正在召开。
“这位是南斯拉夫民族党的领袖,斯托亚迪诺维奇先生,这次会议就是由斯托亚迪诺维奇主持召开,代表来自整个南斯拉夫地区,有斯诺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各地的代表,我们还邀请了权力党,乌斯塔沙,工党的人员参加会议。”
在会场,南斯拉夫民族党的代表之一符拉特科向众人介绍说,虽然他让出位置,请斯托亚迪诺维奇讲话。
斯托亚迪诺维奇来到众人身前,他面色严肃的对大家说道:“这次克罗地亚政党联合会议,对于我们克罗地亚的未来,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希望大家先放下成见,能够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讨论克罗地亚的未来。”
其实根本不用斯托亚迪诺维奇多说,在场的人都知道他们聚集到一起的目的,这场会议的参加者,有一个算一个,在维也纳眼里都是
“反贼”。
乌斯塔沙的代表米尔柯就很不客气的说:“斯托亚迪诺维奇先生,恕我直言,你把我们召集到这个地方开会,目的大家都很清楚,不过贵党还是把门槛设的太低了,竟然连工党这种人都放进来。”
“这直接拉低了我们这个会议的档次,工党根本就是苏联人的走狗罢了,到时候说不定就把我们大家卖了。”
乌斯塔沙是什么组织,实际上就是克罗地亚的极端民族党,和意大利民族党,德国民族党属于同一性质,实际上乌斯塔沙就受到了意大利民族党的资助。
因此乌斯塔沙亲意大利民族党和德国民族党,不过这也导致他们在意识形态遇到了一个小问题。
乌斯塔沙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种族上的“纯”克罗地亚。
但是克罗地亚人本身是斯拉夫人,这样按照德国民族党的标准,他们自己反而成了劣等种族。为此,乌斯塔沙的理论家们不得不编造一套理论用来证明克罗地亚人起源于“非哥特文化”,从而使自己步入雅利安人的行列。
总而言之,在克罗地亚,乌斯塔沙绝对不是一个好词,用臭名昭着形容也不为过,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这个组织尤其以“恐怖袭击”而闻名。
3而南斯拉夫民族党能把他们拉入会议就很抽象,毕竟南斯拉夫民族党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的目的是成立独立且统一的“南斯拉夫国”。
“南斯拉夫国”自然也包括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甚至是黑山人。
而乌斯塔沙却是极端的“克罗地亚主义”政党,它们并不把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黑山人看做自己的同胞。
“你这个混蛋,凭什么污蔑我们克罗地亚工党,你们这群恐怖分子才是克罗地亚的毒瘤,而且要说走狗,别以为大家不知道你们和意大利关系密切……”
米尔柯的言论瞬间引起了克罗地亚工党代表的不满,他指着米尔柯说道:“我们克罗地亚工党从来都是以克罗地亚的利益为主,和苏联顶多是合作关系,而你们乌斯塔沙才是意大利民族党养的恶犬。”
乌斯塔沙的米尔柯代表看着眼前气急败坏的年轻人,嘴角上扬,不屑的说道:“年轻人,你应该是克罗地亚人吧!作为过来人,我奉劝你一句,最好别被苏联人洗脑了,苏联就是整个欧洲最大的破坏分子。”
“他们支持你们,不过是想为自己成为欧洲的主人,骑在整个欧洲的头上,我看你还年轻,现在悬崖勒马还能避免误入歧途。”
米尔柯口中
的年轻人,正是克罗地亚工党代表铁托,此时的铁托实际上已经四十一岁,不过,相对于在场的老家伙们,确实显得年轻一些。
至于米尔柯为什么对铁托这么“和气”的说话,是因为铁托很符合他对“纯种克罗地亚人”的想象,他天然存在一种气场,那就是很“硬汉”。
铁托对于米尔柯并不感冒,对于他背后的乌斯塔沙更是没有一丝好印象。
“米尔柯代表,你们乌斯塔沙也就只能忽悠一些缺了一根筋的极端分子加入,对于整个克罗地亚还有南斯拉夫而言,没有任何正面作用,你们也必然不可能成功,因为乌斯塔沙完全就是反人类的恐怖组织……”
眼看两人还要继续吵下去,斯托亚迪诺维奇这时不得不出来调解。
“好了,大家都给我一个面子,这次我们会议的目的不是来吵架的。”
“不管你们是民族主义也好,还是工人党也好,亦或者其他党派,大家现在实际上完全没有必要搞对抗。”
“因为现在我们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维也纳的哈布斯堡家族,如果不能推翻哈布斯堡的统治,推动整个南斯拉夫地区的独立。”
“那不管大家信仰什么,有什么伟大的理想,就都不可能实现,奥地利和匈牙利人会把我们投进监狱。”
斯托亚迪诺维奇并不在乎眼前这群人的信仰或者偏好,他的目的从始至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团结这些鱼龙混杂的家伙,一起推翻哈布斯堡家族在克罗地亚的统治。
当然,如果能够顺带着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加入南斯拉夫国的大家庭那就更好了。
他说道:“眼下,奥匈帝国的波西米亚地区发生了激烈的动荡,这是我们克罗地亚从奥匈帝国中脱离出来的机会。”
“不过,克罗地亚的实力弱小,我们如果从奥匈帝国中独立,就必然要面临哈布斯堡的严厉镇压,因此,我们应该暂时携手,先解决这个问题。”
克罗地亚权力党代表帕韦利奇对于斯托亚迪诺维奇的这个建议很感兴趣,他第一个站出来支持。
“我同意斯托亚迪诺维奇先生的看法,如果克罗地亚不能从奥匈帝国中脱离出来,那我们任何人讨论克罗地亚未来的命运,都没有意义。”
在场的克罗地亚政党中,权力党算是影响比较大的,他们实际上也是民族主义政党,只是没有乌斯塔沙那样激进,更容易让人接受。
不过权力党比较分化,有激进派和温和派,前者和乌斯塔沙关
系密切,他们中的一些人同样热衷于恐怖活动。
某种意义上而言,正是因为克罗地亚权力党的存在,挤占了乌斯塔沙组织在克罗地亚的生态位,遏制了乌斯塔沙组织在克罗地亚的传播,但是现实中二者的关系反而还不错。
帕韦利奇就属于权力党的激进派,他发言后,米尔柯也点点头说:“其他方面先不谈,对付哈布斯堡政府,我们乌斯塔沙肯定愿意参与。”
斯托亚迪诺维奇这时看着工党代表铁托问道:“你们工党的想法呢?”
铁托虽然和在场的大部分人聊不来,这个时候也没有提反对意见,他说道:“哈布斯堡是阻碍克罗地亚发展的障碍之一,所以在对付哈布斯堡政府的问题上,我们工党同样是支持的。”
对于克罗地亚工党愿意加入反哈布斯堡的队伍,斯托亚迪诺维奇自然十分满意,实际上,斯托亚迪诺维奇对克罗地亚工党也很不感冒,不过现在是特殊时期,他也就不在意合作对象里是否有工党了。
之后,斯托亚迪诺维奇又和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塞尔维亚等地方代表进行了友好的沟通。
就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反哈布斯堡,反奥匈帝国的南斯拉夫联盟就被斯托亚迪诺维奇拉了起来。
这个所谓南斯拉夫联盟中,既有南斯拉夫民族党这种全民党,又有克罗地亚民族党这种民族主义政党,更有乌斯塔沙这种极端恐怖组织,还有不受待见的工党,以及其他各方势力。
南斯拉夫联盟就是一个夸张的缝合怪物,而把他们缝合在一起的针线,就是对哈布斯堡统治下奥匈帝国政府敌视态度。
斯托亚迪诺维奇兴奋的对在场所有人宣布说:“南斯拉夫联盟的最终目标是带领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还有塞尔维亚,脱离奥匈帝国的统治,接下来,我们的所有行动都会以这个目标而实施,下面,我布置一下各方的任务……”
……
随着南斯拉夫各方反哈布斯堡势力的合流,这让本就风雨飘摇的奥匈帝国,更加雪上加霜。
但是,南斯拉夫联盟还不是这次动荡的全部,在奥匈帝国各地,包括其核心的奥地利,都在为终结哈布斯堡家族统治,或者脱离这个帝国而努力。
在奥匈帝国统治区域下,只有三处区域对于哈布斯堡家族还有奥匈帝国比较忠心,分别是匈牙利,达尔马提亚王国,最后是斯洛文尼亚。
没错,斯洛文尼亚人虽然属于南斯拉夫人,并且还有一小部分跑到了萨格勒布市开
会,但是绝大部分斯洛文尼亚人对哈布斯堡统治下的奥匈帝国并不反感,因为他们是这个帝国的受益者。
整体而言,斯洛文尼亚人最大的政治诉求就是“自治权”,但是他们并没有脱离帝国和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想法。
匈牙利虽然经常反对奥地利,但是他们并不反对哈布斯堡和帝国,是帝国的维持者之一。
最后是达尔马提亚王国,这个混血德意志占多数的区域,达尔马提亚王国天然偏向哈布斯堡,因为他们属于外来者,需要哈布斯堡背书,同时和周边的南斯拉夫尿不到一个壶里,双方的矛盾也早已经被激化。
1933年2月,在继波西米亚动荡发生后,东伦巴第成为第二个发生暴动的区域,紧随其后,在波兰的支持下,加里西亚发生动荡,部分波兰民族主义分子鼓动当地民众脱离奥匈帝国加入波兰。
同时,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也发生大规模反哈布斯堡统治活动,甚至连罗马尼亚都蠢蠢欲动起来。
一时间,奥匈帝国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局之中,几乎每天都有地方发生暴动,各种负面消息源源不断的传递到维也纳,鲁道夫皇帝的桌面上,到处都是各地政府“求援”的信息。
鲁道夫皇帝甚至感觉自己立马就要变成“亡国之君”,他的反对者不仅仅包括工党,还有各路民族主义分子,甚至是奥地利的资产阶级也希望结束君主制。
可以说,现在鲁道夫唯一能信任的只有“军队”,他杀气腾腾的宣布全国进入“戒严”状态,下令各地贵族对城市的叛乱进行镇压。
出动军队基本上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最后手段,而这也意味着自1867年以来,奥匈帝国这个通过妥协建立的国家,平衡彻底被打破,所有矛盾都集中爆发出来。
想要整个帝国继续存在,鲁道夫唯一的选择就是通过铁血手段,将一切反对者镇压,建立新的政治秩序,而军事镇压一旦失败,也就是帝国生命彻底停止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