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没人反对,那事情就这么决定了。”
刘晋不在意的笑笑,你们反对也没用,我不听。
“陛下且慢。”
有人跳了出来,众臣顺着声音看去,正是御史中丞——韩馥。
然后大家面色顿时变的古怪起来,好家伙,老韩啊,你的御史中丞怎么来的自己心里就没点逼数吗?
那是袁家举荐的!
你很虎啊,生怕那位爷找不到理由拿你开刀是吧。
“哦?韩御史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有意见说出来嘛,不用怕,朕这个人很开明的。”
刘晋饶有兴致的打量着韩馥,袁家门生,嗯,名字可以划掉了。
文武百官齐齐无语,开明?是他么开天灵吧。
现在谁不知道你啊,大方起来是真大方,小气起来,也是真小气。
韩馥旁边的人默默的远离他,别一会儿溅我们一身血。
话说又能吃席了,坐小孩那桌行不行。
韩馥腿肚子直打颤,脸色惨白,喉咙不住的耸动,陛下,自己人,千万别误伤啊。
使劲掐了自己一把,韩馥这才压下心头的恐惧道:
“陛下,臣只是有一点拙见,男子既然可以休妻,那女子为何不可以休夫?”
先表明态度,别被秒了。
“不过吧,这种事情毕竟没有先例,休夫的标准应该如何?总不能一些口角之争也来休夫吧……”
再提出问题,不能尸位素餐。
“所以,臣以为,当完善相关律法,依法而行,有法可循,如此方为正途。”
最后思考解决办法,为君分忧。
韩馥侃侃而谈,大殿内却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看着韩馥,卧了个大槽,你是御史中丞啊,统领御史台、负责纠察百僚的,不是让你在这里捧陛下的臭脚的。
人家只是提了一嘴,你他娘的居然要配合着出台相关律法。
这合理吗?
奸臣都没你奸,狗腿子都没你狗。
你的良心呢?你的节操呢?
这马屁拍的,也太他娘的有水平了。
可惜,不是我们拍的。
没错,吐槽归吐槽,但众人还是留下了羡慕的泪水,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升官发财的机会,就在眼前啊。
刘晋也愣住了,没错啊,确实是韩馥,那个有被迫害妄想症、吓的在厕所自杀的韩馥。
可现在看来,也挺珍惜生命的嘛,满满的求生欲,是个人都能瞧的出来。
“韩中丞所言,诸位以为如何?”
刘晋嘴角微微翘起,这名字,暂时还是不划了。
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同意吧,显得我们没气节,不同意吧,显得我们不尊重自己的小命,难办。
没人吭声,荀爽却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韩中丞所言极是,我朝律法,确实应该重新修订了,近些年我大汉的国土和人口急剧增加,原有的律法已经不适用现在的局面,长久下去,是祸非福啊。”
荀爽从司马徽那里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既然要重新律法,那眼下可不正是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吗。
而且还有韩馥背锅,他提议的,以后出了事找他去。
听到荀爽的话,百官眼睛都亮了。
好一个断章取义,这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帝师不愧是帝师,面子里子全有了。
我们是为了大汉的千秋万代,才同意重修律法的,可不是为了拍马屁。
“陛下,韩中丞所言极是,有法可依方为正途啊。”
“没错,韩中丞此乃老成谋国之言,律法为国之根本,是得时时完善。”
“韩中丞说的对。”
“附议……”
所有人都围着重修律法这一点大肆发表看法,除了同意还是同意。
至于其他的,那是只字不提。
律法多了去了,中间掺杂点私货,谁还能上纲上线不成。
反正说白了也不是什么大事,休夫就休夫呗,民间回娘家一去不回的多了去了,跟休夫也没多大区别。
刘晋在上面看的一愣一愣的,都他娘的是人才啊。
小命不能丢,气节不能损,既要又要是吧。
“行,既然诸位热情高涨,那就重修律法吧,不过这主事人还得议一议,有没有毛遂自荐的?”
刘晋当场拍板,事赶事正好赶上了,那就择日不如撞日吧。
“陛下,臣愿负责此事。”
其他人还没来得及开口,荀爽就又跳了出来,睥睨众臣,当仁不让。
不是老夫小瞧你们,论职位论威望论关系,你们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确实没人跟荀爽争,有想法的一看是荀爽顿时就熄火了,明知争不过还争,那不是得罪人吗。
其他人没意见,刘晋却有意见了。
“老师,朕可先说明了啊,修订律法跟处理政务,这个并不冲突。”
想借机辞职,告诉你,没门儿。
“能得陛下如此看重,那是臣的荣幸。”
荀爽微微一笑,不就是多一份活吗,小事儿。
刘晋顿时狐疑起来,不对劲,十分有十二分的不对劲。
这老登,什么时候这么积极了。
平日里职责以外的事情都是能推就推,今儿个,是忘记吃药了?
“行,那就老师负责此事吧。”
刘晋不动声色的点头,他算是看出来了,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荀爽如此积极,八成是,有事相求。
有事相求好啊,不多拿捏一阵儿,都对不起你那颗时刻想要告老还乡的心。
说实在的,主持律法的修订,满朝文武,确实没有比荀爽更合适的人选了。
司徒管民事,而律法大多针对的就是民事,这属于专业对口。
再加上荀爽“帝师”的身份以及“硕儒”的威望,还真没几个敢在他面前炸毛的。
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这老登长了一颗咸鱼的心了。
刘晋本来都没指望荀爽,卢植还是可以再压榨压榨的。
不过有人非要自动送上门,那刘晋也不会客气就是。
敲定了主要负责人,剩下的就简单了,全力配合就是,荀爽需要谁的帮助,可以直接征用。
当然,为了防止有人出工不出力消极怠工,刘晋当场承诺,凡是有功劳的,律法修订完成后,可以署名。
这下子所有人都心动了,名留青史的机会,谁不想要?
新律法之下,如果是太平盛世,那必定会有参与者的一份功劳。
如果是一地鸡毛,那罪魁祸首,难道不应该是他韩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