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举第二轮时间往后押一个月,理由竟然是赵佶听闻道教有人说武举乃天上武曲星君召星宿下凡辅佐大宋,最好放在武曲星君诞辰那天,以示诚意。
赵佶迷信道教,远比杨元奇想象的严重得多。也不仅是刘混康这个和杨元奇有接触的人得宠。皇宫大内,几乎每天都有道士行走。刘混康曾经也是如此,后来因为身体欠佳才去得少点,再然后林灵素回开封,他更是去得不多。
上清宫,杨元奇、林灵素和刘混康。
杨元奇在上清宫听得刘混康谈这事来龙去脉,都不知道该如何评判。赵佶自己还自认天上星君大帝下凡,不应该武曲星君来拜他么。怎么还要表示诚意!
刘混康谈这个事因为赵佶这次召几个得宠道士入宫,不仅有他,还专门又喊上林灵素。换作以前,刘混康会很高兴这个安排,现在则不然,林灵素不愿长留开封极其坚定,何况他也撑不了多久。一饮一啄自有天意,当刘混康希望林灵素南下在赵佶面前提及几次这个人,赵佶已经上心。在道教各派中,林灵素找个掌门还经常出入上清宫,刘混康亦然去过两趟祈福观,赵佶如何会不好奇。
林灵素说:“不要紧,这么多道士进宫,我少说话多听就好。”得赵佶青睐有时候也不是好事,那她就离开开封就难上不少。
刘混康回:“也只能如此,还好我也在那里。这种场合,很多道士也想出头,你只要谨慎不会有事。”
杨元奇问:“能不能称病?”
刘混康说:“称病是一种相互体恤,留下面子的方式,不是真的有病。独独她一个人不去,更显眼。”
杨元奇无奈得很!他非常不习惯,在开封他有种明悟得习惯一切都不在掌握中,他就是不习惯。
……
皇宫大内。
赵佶这次召了几个道士前来是好奇心作祟,他是大帝,现在武曲星君又下凡,那天上还有多少神仙?真是好奇心害死猫。
这次赵佶召来的道士也不算多,除去刘混康和林灵素,还有王老志,这个和刘混康多少相互看不上眼的道士,还有两个道士,一个叫郭天信,一个叫郭京。
郭京和林灵素年纪相仿,他其实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他神神叨叨武举一大堆,弄出个武曲星君遣部将下凡。(对……就是历史上那个郭京,金兵围开封,赵佶不信将士,信他撒豆成兵,打开城门要天上神兵神将歼灭金兵!)
郭京走这路子也是没办法,他本就是野路子出身,养生不懂,炼丹不会,断吉凶更是无从说起,但他和天上武曲星君神交已久,神兵天将和他有心灵感应。
抛开这事的离奇程度不讲,赵佶召这几个人进宫那还是思路清晰。
郭天信不仅是道士,还被认为通武事,被册封为节度使,这个虚衔也就罢了,他还有个实打实的职位,枢密院都承旨。没错,赵佶对道士的宠信就是这么没来头。朝廷的官员可以是天上神仙下凡,他本人就是,那道家大拿在朝廷为官,还是屈身了的。
林灵素是祈福观的住持,也是宋夏一线清风寨的护寨法师,还和老杨家关系甚笃,怎么看都和武有关。这么看,刘混康倒是搭上来的。
当然,在赵佶心中,刘混康和王老志才是天上老神仙下凡,能管一切神仙事。
道士之间有争斗,但有一点这个船不能翻,起码大家都和天上神仙有莫名其妙的关系,那天庭就是存在的。不过是心灵交汇上,各自有各自的一摊。所以在这个大殿上,哪怕刘混康和王老志更是以通道教法典闻名,也不敢说其他人就是胡言乱语。
郭京就是在这种时候侃侃而谈,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武举,因为武举并没有出多少人才。为什么现在要武举,因为赵佶是天庭帝王下凡,武曲星君总要承他的面子。这次武举一定会人才辈出!杨元奇要是在现场,也得被他忽悠得不知怎么回好,起码这个人才辈出杨元奇得认。
赵佶笑得乐呵,却不让郭京多言,也不要郭天信补充说明,他信天庭,现在他想问的是还有多少神仙,武曲星君他都知道了,他想知道点其他不知道的。
刘混康和王老志敷衍了几句,他们本就不靠这个立足。
赵佶不过瘾了,看向了林灵素。事情的不可控在于,林灵素一进来,仙风道骨并不多言,这在赵佶看来,这才是有内涵的人啊,也只有这种肚子有货的人,才能长得这么不食人间烟火。
赵佶直接问林灵素:“林道长,我和你在上清宫有偶遇,这次召你来,是听闻神霄派对天庭也有研究。为何如此吝啬一言。”
林灵素很想骂人,道教要立足,特别小门小派,你不弄点玄乎都难以取信于人。神霄派是有一本关于天庭的典籍,不过是道派中好事之徒游戏之作。
林灵素硬着头皮回:“是有本着作,前人留下。只是可能我于天庭无缘,没有两位道长的心灵感应,所以当不得一说。”
这话接下来,刘混康眼睛都闭上了,他太了解这位官家,这不勾起他的好奇心才怪,还不如你把典籍胡吹一顿来得让人轻视。
果然,赵佶更是来了兴致,人不就是这样,你越云淡风轻,别人越以为内里有货。
赵佶很是八卦说:“那还是有的,说来听听,可别敝帚自珍。”
林灵素道:“天庭和朝堂多有相似之处,那本典籍详细情况我未曾钻研。”
有“多有相似之处”这一句,赵佶已是开怀。这就是天人感应啊,他一直懊恼忆不起他天上的过往,但所行之事冥冥中就有对应,这不是神仙下凡是什么?!
赵佶哈哈的说:“这就对嘛,我也就是想不起而已。”
刘混康道:“官家不过时候未到,林道长既然不太了解,回头让人把书呈上来就是。”
事情会这么简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