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布衣,本身还是女性,但李慧却能在以男性为主体的公务员队伍中脱颖而出,最终到达了如此高度,其业务能力和政治智慧,当然不是白给的。
事实上,在得知自己将被调往抚川接替李光旭的职务之后,她就一直在暗中准备。
千万不要以为,领导干部都是到任之后,才开始熟悉和开展工作的,如果是那样,势必要手忙脚乱,搞不好是要出大乱子的。
在高中当个班主任,管理四五十个孩子,老师还得提前做点功课呢,更何况是一座几百万人口的城市呢?工作量之大,说是千头万绪也差不多,什么都等到上任之后再考虑,怎么可能来得及呢?
很多领导习惯上任之后即刻开始调研,但如果提前没做功课,又去调查什么?研究什么呢?
李慧是深知这个道理的,所以,她的准备工作,不仅全面,而且细致入微。
首先是调阅了大量资料,对抚川的行政区划、产业构成、历史沿革、人口分布、财政税收等等,都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
其次,是通过各种渠道,对抚川社会动态和政治环境,做了一次详细的摸查。尤其侧重社会矛盾面的梳理
本来,柳杖子矿并不属于她重点的考察对象,毕竟,这个烂摊子是李光旭留下来的,按照官场的惯例,她可以随便找个借口就推出去,而且,作为改革开放之后才崛起的领导干部,李慧对重工业也有着根深蒂固的排斥心理,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管理落后、体制僵化,所有这些都是老牌国企的顽疾,想要根除,谈何容易?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来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手术,引入新机制,或者干脆关停。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地方领导干部常用的做法,不能说他们没有战略眼光,而是改造重工业实在是个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搞不好还容易惹麻烦,再有限的任期之内,谁都想做出点肉眼可见的成绩,而不愿意去啃这个硬骨头。
凡事都有例外,当从林海口中得知了国家对矿产企业重组的信息后,她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马上开始了深入研究。
要把一家停产三年,千疮百孔的大型国有企业盘活,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实现复工复产,还要通过国务院专家组的审核验收,并最终成功入围,当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具备这个本领的,必须有多年在大型国企担任领导职位的经历,年富力强,业务水平极高。
如此苛刻的条件,放眼全省,能胜任的人,十个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
东辽和抚川两座城市相毗邻,在计划经济时代,同属老工业基地,国企之间的交流本来就很频繁,改革开放之后,两地的国企由于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新环境,纷纷破产倒闭,即便是保留下来的,也大多举步维艰,而抚川制药总厂,几乎算是硕果仅存的一家大型工业企业了。
所以,东辽国资委方面的对陈树春也非常熟悉,在李慧提出相关问题之后,几乎是一致认为,陈树春是接手柳杖子矿的最佳人选。
由于这位陈总的名气太大了,所以,在东辽也流传了很多他的故事,可以这么说,李慧足不出户,就对柳杖子矿和陈树春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当然,在今天之前,他还不知道抚川方面已经任命陈树春的事了。
之所以提前一天,轻车简从抵达抚川,其实就是为了在正式上任之前,专门抽出一天的时间,去柳杖子矿实地看一看,也好做到心里有数。
所以,当得知林海和于振清都在柳杖子矿的消息后,她随即决定前往,嘴上说是要凑个热闹,其实是想通过这次接触,探下陈树春的虚实。
要知道,今天的身份是很微妙的。
别看前呼后拥,所有人都对他礼敬有加,但在省委正式宣布之前,她还不是抚川市委书记,没有这个头衔,说话做事就方便了许多,换言之,如果是明天面对陈树春搞的这些内容,她就比较尴尬了,估计跟林海差不多,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了。
而包括林海在内的在场众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层,自然就面面相觑了。
李慧何等聪明,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于是笑着道:“我今天可是无官一身轻啊,东辽方面的工作已经交接完毕,抚川还没有正式上任,就算是个白丁吧,所以,大家都别太拘束,随便一点,更有利于交流。”
此言一出口,林海率先就想明白了。于是连忙接过了话茬:“对,李书记今天算是以个人身份,所以,此番不算数,等您正式上任之后,还得再来一次!”
李慧微笑着道:“没错,盘活柳杖子矿,重振老工业基地的雄风,是我任期之内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这个地方,我会经常来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句话,让现场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要知道,作为几乎被遗忘的老牌国企,矿区职工太渴望被重视了,这三年多,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强烈要求和李光旭直接对话,但却从来没得到过允许。最后总算如愿了,可李光旭也仅仅是露了个面,前后谈了不到半个小时,就拂袖而去,紧接着便实施了高压政策,手段之强硬,就差把每家每户的大门都钉死了。
而新来的美女书记却做出了如此承诺,怎么能不令大家欢欣鼓舞呢?
大型国企的兴衰与政策倾斜之间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市领导的重视则往往意味着政策倾斜的开始,国企员工对此是非常敏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