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得赵通详细汇报完了辽东的情况后,刘博源甚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夸赞道:“辽东有你负责镇守,本王完全不必操心,只是辛苦你了!”
赵通连忙低首回道:“属下能得王爷信任,自是不敢辜负王爷的厚望,只怕属下做的还不够好。”
刘博源笑着摆了摆手,神色亲切的说道:“辽东能有如今的蓬勃发展,又怎么会做得不够好,你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行。”
“而且治理地方政务,绝对不能操之过急,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稳定当前局势,也只有稳定了当前局势,那么百姓们才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赵通连忙抱拳行礼,恭敬的应道:“多谢王爷亲自教诲,属下一定铭记在心!”
“嗯!记在心里就好!”
刘博源轻轻点头,随即示意赵通坐下。
不过赵通并没有坐下,而是有些犹豫的说道:“属下还有一事想要禀报,又不知是否当不当讲。”
刘博源面色疑惑,当即问道:“到底是何事情?本王面前直言便是。”
赵通低首回道:“属下还未离开辽东之前,突然收到夜不收的数次军情汇报,说是在奴儿干都司的最北之地,多次发现有异族骑兵入侵。”
“后来经过属下的详细了解,这些异族骑兵皆是来自于最北之地的罗刹国,他们往往都是来去如风,所到之处基本上是烧杀抢掠,不少外族部落都被杀得胆寒不已。”
“异族骑兵?最北之地?罗刹国?”
听得赵通的话语,刘博源先是愣了愣神,随即很快就明白了过来。
这异族骑兵不用猜也都知晓,一定是那支纵横亚欧两陆的哥萨克骑兵,一支极具传奇色彩的特殊兵种。
公元十三世纪初,一些斯拉夫人为了逃避元蒙钦察汗国的统治,只能流落到了俄罗斯南部地区存活。
而后随着时间的逐渐发展,又有许多不愿成为农奴的俄罗斯农民与乌克兰农民,也都流落到了俄罗斯南部地区,这些人被统称为‘哥萨克’人(意思就是自由人)。
当然在这哥萨克人当中,也有不少的鞑靼人、高加索人等外族之人。
由于哥萨克人的生活状况极为困窘,因此只得通过烧杀抢掠才能存活,这也使得哥萨克人多为骁勇善战的骑兵,且还都是来去如风的轻骑兵。
哥萨克骑兵野战无敌,曾为俄罗斯开疆拓土立下赫赫功劳,就如公元1621年发生的霍京战役,三万哥萨克骑兵协助波兰军队,大败了二十万奥斯曼帝国军队。
这也由此可见,后世之时的满清帝国初期,为何会被哥萨克骑兵打得丢盔弃甲,最后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尼布楚条约。
至于说起最北之地的罗刹国,毫无疑问就是后世的俄罗斯,同时也是现在了俄罗斯(在明末清初的一些文献中,已经开始出现音译为‘俄罗斯’或‘斡罗斯’)。
不过现在的罗刹国,并不是指某个固定的国家,而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泛称,主要用来称呼当时从北方或东北方而来的欧洲人。